青妍:“只怕什么?”
君汀放下手中的茶盏,道:“柳闻卿要执掌碧水阁了。”
面对柳潋玦,一切都和前面两世一样,他有把握。可面对柳闻卿,胜算甚少,此人他从未接触过。
“西凉都护也已被囚,楼兰又靠近西凉,只担心君临又与楼兰国勾结。”君汀道出心中忧思。
关于君汀说的柳闻卿,青妍大致了解一二,青国的北平王吗,有意思。
青妍:“那就让暮辰前去西边,端了碧水阁。”
君汀摇摇头,否决了青妍的决策,“君临不敢拿棲副将怎么样,他如今从相府出来恐怕是约见柳闻卿。”这个猜测在青妍说出自己在醉月楼门口见到凌烟后从君汀心里油然而生。
“在京中只有一个地方,万卷书肆。”
万卷书肆
凌烟将君临送到这里后回宫继续当差去了,只留下君临一人在此处等候柳闻卿。
京中大雪转小雪,暗室窗外,雪似绒毛飞舞,吱呀一声,有人推开了暗室门。
柳闻卿风尘仆仆而来,他拍了拍身上沾染的细雪,一双细长的眼眸冷冰冰地看着君临,如果君临长得有几分妖性,那柳闻卿长得完全是妖孽,如同千年狐妖修炼成人,只需一个眼神就能勾人心魄。
“柳家主,等候你多时了。”君临嘴角上扬,骨节分明的手中端着白玉做的茶盏。柳闻卿不语,只是一味地找地方坐下,清冷的声音开口道:“说正事。”君临不再说些客套话,直接道:“你也知道西凉现在被碧水阁拿下,论财力我背后有凌家和相府以及容家,论军力我背后有定远将军以及惊羽十六军,论医术我背后有顾家。”
“单拎一个出来对你和对碧水阁来说都是不亏的,只要你和我联手助我登上帝位。你们碧水阁便还是数百年前那个扬名万里的碧水阁。你们努力这么久想要的不正是一个容身之处吗。”
君临的条件开得很优厚,对碧水阁来说利大于弊,是个人都会忍不住心动,但柳闻卿偏不走寻常路,“你们这些人最容易言而不信,若是到时候你治我一个谋逆之罪,我又该何去何从。”并不怪柳闻卿,他在青国的时候可是受尽了屈辱,靖元帝为老不知羞,恬不知耻的想让柳闻卿做他的男宠,以命相抵落得个北平王的封号,说是封王实则是顶撞圣上发配去寒冷之地,四季轮转不见春,苦守寒冬何见暖。
君临知道柳闻卿是个不好糊弄的,“有柳暗这个前车之鉴在我都敢跟你合作,你还有什么不敢的?”他是不会在称帝后杀死柳闻卿,但可没说称帝前不会,他想除掉柳闻卿简直易如反掌。
“三皇子不见得是不长记性的人,保不齐哪天我就没了性命。”柳闻卿一手托腮,一手有频率地敲打桌面。君临轻笑道:“左右是两全其美的事,我哪有理由害你。”
此时,门外传来阵阵响动。
“这间暗室也给我好好查查。”
君临面色一惊,他这次出府容貌尽数遮去,应无人看见才对,更何况他已经隐去行踪三年。唯一怀疑的就是凌烟,她才走没多久,算算时间多半回到宫中了。
来不及多想,柳闻卿转动墙上的铜灯打开机关,地下浮现出一排排楼梯。“我答应和你合作,眼下先赶紧从这里离去,等我回到碧水阁再与你往来。”柳闻卿站在楼梯口对君临说道,说罢他转身往下面走去,君临紧跟其后。
外面的人打开暗室门,里面只留一张木桌和一杯温茶以及映入眼帘的逃跑通道。
“御史大人要加大检查力度啊,这种书籍本宫不希望下次还看见。”青妍手上拿着一本书,缓缓走到御史大人身边。青妍打开这本名叫《秘事趣闻》的书,照着目录翻开一页,“什么叫长公主不喜女妻,婚约强买强卖,实际上长公主心悦暮将军?”
说罢,青妍皮笑肉不笑地盯着御史大人,给御史大人看得起了一身冷汗。“公主殿下教训得是,下官以后一定加大力度,绝不会让这种内容再出现在书肆内。”御史大人急忙向青妍保证,什么不喜女妻,这分明是喜欢得不得了。
青妍将书往御史大人怀里一丢,径直走向暗室内,君汀不能在外久留,所以此行只有青妍和御史大人及一众手下。指尖触上白玉茶盏,上面还残留着余温,茶盏中泡的是正山小种,是君临冬日一贯爱喝的茶,房间内点着沉香,君临恰恰也喜欢在冬日点沉香。“公主殿下恕罪,是否需要沿路追击。”御史大人走到青妍请求她的意见。
青妍回想起刚才在醉月楼君汀叮嘱她的话,放下了手中茶盏,回绝道:“不必,看看有没有遗漏下来的线索。”御史大人得到回答后连忙招呼自己的手下开始细细搜查起来,巴不得在青妍面前好好表现一下以弥补刚才《秘事趣闻》的过错。
青妍垂着眸看着茶盏中的正山小种不知道在想什么,京城天气这么冷,君临一贯怕冷,他过得好不好?毕竟是手足至亲,祸不及子辈,母后与温贵妃之间的事他们做不了决定,既做不到讨厌君临也做不到完全漠视。
只是君临这人太过争强好胜,路走得太绝,不是做帝王的料。
青妍长叹一口气,眼里是看不透的悲凉,似叹命运弄人,似叹这身份太重,压低了亲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公主殿下,这是暗室内藏匿的与碧水阁往来的文书。”御史大人白净的手拿着一沓略微泛黄的书信,恭敬地呈上。
青妍拿起一张书信细细阅读里面的文字,排列整齐的文字所述尽是碧水阁,涉及凌家叛变,碧水阁和君临计谋的一部分,以及这间书肆实乃碧水阁的暗桩。青妍将纸张翻折过来压在手下,随后又拿起一张大致阅读。
这张书信与其他的不同,似是许多年前的了,年份久了显得很陈旧。上面的内容却让青妍两眼瞪大,不可置信的看了好几眼。
上面记载的是宁和三十八年许家通敌,唐家意图谋反的真相。
对于和许家还有唐家有交情的大家族来说,这两件事已是往事暗沉不可追,先帝当年只是早早了结不细细追究,一句话定了两家的罪,斩了两家的人,只有许家六岁的幼子不知所踪,先帝怜悯放过了两位孩子的性命,现下不知去向和死活。
青妍有预感,许家和唐家绝对还有后人在世。
只是没想到啊,这一切都是君临假借他人之手所为,背后帮凶正是李相和凌家。这份记载着数百人生死的书信就这样藏在一间平平无奇的书肆里。
如果没有今日之事,那真相又何以浮现,逝去的无辜性命又让谁来偿还。
“将书肆相关人员押回大理寺,一个都不准留。”青妍将所有书信折叠在一起,放入腰间的锦囊中,“另外,差人通知凌家做生意手脚放干净些好。”
“备车,入宫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