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身体不好干不了农活,找了个人品好的本地青年结婚,每个月给家里十块钱,换来不要求她挣工分,也不用干家务。
盛宛君有点羡慕她,这可是这几本书里跟家里关系最和睦的主角了,唯一的缺憾就是事故体质,非常容易遇见各种不该遇见的场景。
“秀珍你好,我叫盛宛君。那边是我后妈带过来的妹妹,我后妈给我报的名,也没办法。”盛宛君才不会给金红芳遮掩。
旁边几个人的眼神也都聚了过来,都是好奇。
盛宛君一点也不怕,笑嘻嘻问剩下几个人的名字,就这么跟她们聊了起来。
金红芳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可她已经顾不上了。
怎么会?妈不是说给盛宛君报名下乡的地方是西北吗?怎么会跟她在一起?
要是在同一个公社也无所谓,可怕就怕出了什么差错,让盛宛君跟她在同一个大队,那她重生回来折腾的主动下乡,岂不是白折腾?难道前世的命运就那么不可更改,非得让盛宛君把这些知青的好处全占了,一点都不给她金红芳分吗?
哼,上辈子就听说盛宛君在乡下根本不会干农活,挣的公分连养活自己都不够,经常写信找家里要钱。
这种养尊处优的习惯,也就现在还能跟那些看着就不会干活的少爷小姐们混一混,等正式开始就不一样了。
金红芳拉紧自己的包裹,暗中决定好好努力,到时候给累倒的几位帮帮忙,这大腿不就一下子抱上了吗?
其他知青们议论纷纷,一边讨论这几个相貌出众的人,一边讨论盛宛君和金红芳两姐妹的纷争,还得再聊聊大队里可能是啥样子,一时之间那张嘴都忙活不过来。
石岔子大队离公社不算远,却是最晚来接人的。
赵老头来接人的时候,就看到那里剩下整整齐齐的八个人,脸白得反光的六个站在一边,黄不拉几还面带菜色的两个站在另一边,泾渭分明。
“李干事,这回咋给我们大队分这么多啊?”赵老头臊眉耷眼的,嗓门却一点也不小。
几个知青被他这毫不掩饰的嫌弃态度一激,脸色也不大好看。
李干事一点不心虚,“这八个,你们大队那土屋正好住得下。你要是不乐意,叫赵铁军来,我们之前那个事儿也一起再说说。”
赵老头闻言一缩脖子不吭声。可不敢叫大队长再来跟这个李干事谈,好不容易谈好的,别再又给他们大队谈没了。他把板车拉到知青们面前一放,“行李放上去,你们几个男同志轮流拉上,咱们赶紧走着吧。”
几个男知青傻眼,“啊?怎么还要我们拉?大队里都没有牛车吗?”
赵老头鼻子里闷出一声哼哼,“牛多金贵啊,咱大队就两头,凭啥给你们用?”
看几个人还想磨叽,赵老头更不乐意了,“不是你们拉,难道让女同志拉,或者让我拉?凭啥呀,那又不是我的行李。”
知青们互相看看:这下乡的第一次下马威,给的可真结实啊。
李干事笑而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