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姨娘也与有荣焉。这次她是真高兴。即便环哥儿没出头,可三姑娘还是入了娘娘的眼。若哪日看在姐妹情分上提携一把,未必没有好前程。
娘娘省亲,对这座奢靡的园子也给出了许多个人意见。管家们忙着按照娘娘的意思凿石刻字换牌匾门楹等,只待做好收尾再报给娘娘知悉。
省亲事毕,却依然在正月里,仍是年节下,两府日日设宴,夜夜笙歌,日子过得好不快活。之后史湘云来探,薛宝钗过寿,再有娘娘为贾府补过元宵节赐下的花灯迷,让众人都猜了将谜底送入宫中。
贾母听着以为是个雅趣,便也叫人设了围屏挂上灯谜,又将一帮娘子军聚在一起,摆下瓜果点心茶水,设了重重的彩头,一处乐呵呵猜灯谜。
宝玉向来在内宅厮混,贾母做啥都不能落下他;贾政带了贾环一道,发现贾兰不在,也命人接了来,完全是一副全家和乐的姿态。
王喜凤其实很喜欢这种状态。并不是说这样摆拍一般的家庭温暖如何吸引人,而是有贾政在,宝玉他们男孩子不觉得如何,女孩子们却是少了许多无谓的社交。作为三春的发言人,她小小的肩头实在承担了太多。
贾政在列,席间不免有些拘束。当然,贾母很享受小儿子这种主动的亲昵,留他猜了几轮谜语,又送出不少彩头,才让他下去,可谓将母慈子孝的主题烘托的淋漓尽致。
有三位才华横溢的表姐妹在,加上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宝玉,猜谜活动的后半程很是热闹。这才是贾母真正熟悉的午夜场。身边都是笑闹的儿孙,她老人家半眯着眼靠在榻上,旁边是全神贯注捶腿的丫鬟,那熟悉的力度和频率让老太太莫名地安心。
王夫人和凤姐轮着劝了几次,才将贪图热闹迟迟不肯散场的老太太劝去睡。
出了正月,天气逐步回暖,生活也渐渐回到正轨。
这日三春到王夫人处请安,令人意外的是贾政居然也在。不多时,宝玉也来了,众人见礼后复各自落座。贾政张口便是个好消息,只道娘娘怕这么好的园子落锁荒废,不如让家中姐妹们住进去,方不辜负好景致。宝玉更是被点名,与姐妹们一同入园读书。
贾政叫了孩子们过来,不过是叮嘱几句,其余诸事自然是王夫人看着安排。
宝玉来的时候步履沉重,走的时候却是一身轻松。贾母因听到他老子叫他,特意派过来保驾护航的两个嬷嬷跟在宝玉后头,撵都撵不上。
之后便是走流程。各人挑选喜欢的院子,挑选家具装饰摆设等等。贾家的姑娘们从小耳濡目染,从贾母那里学到许多收拾打理房间的审美技巧,各人的住处也早有自己的风格。大多数情况下,负责统筹工作的凤姐都能很好的将各人的审美需求纳入规划中,些许不如意的地方等搬家之后慢慢改便是。
因着李纨领着照顾小姑子们的差事,她们母子俩也要搬入园中。这就意味着,王夫人的院子后头史无前例地清静了。虽说以后请安要走许久的路,远不如往常那般方便,可谁也不怕走些点路。
娘娘省亲的时候大家都是游览过大观园的,谁住进去不得跟神仙似的惬意?如今她们得了这样的机缘,高兴都来不及,谁还有空想别的?
便是黛玉也有些雀跃。
她来贾府这么些年,一直跟宝玉一起住在贾母的荣庆堂。亲近是亲近,安全感十足,可雏鸟都有向往的天空,她们何尝不向往脱离长辈掌控的生活?她选的潇湘馆又恰是江南的样式,很合她的口味。
宝玉更是早早相中了怡红院,与潇湘馆离得又近,再合意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