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凤顺利入住秋爽斋。通透的三间,只拿屏风博古架等做隔断,很是敞亮。更多的细节都是侍书翠墨一一打理,不用看就知道都是她平日的喜好。
丫鬟们也很兴奋。从小小的抱厦搬到这般宽敞的院子,谁心里不舒坦呢?
惜春习惯了跟姐姐们住一起,突然变成自己住,有些不适应。她选的暖香坞精致小巧,不会太空旷,倒很适合她。
前几日大家都处在搬新家的兴奋之中。这种感觉跟往常住在长辈的院子里完全是两个概念。不仅仅是空间越发开阔自由,更多的是心理上将自己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下功夫,玩器摆设花花草草角角落落,无一处不细细斟酌。
各处安顿下来,便到了串门的时间。这也是为啥大家都卯足了劲儿收拾自己的住处。第一次作为主人家招待上门的小姐妹,必须讲体面。
大观园里多了这么些哥儿姐儿,立刻生动起来。他们搬进来恰是春回大地满目青翠的好时节,人生中最好的年华,也在这里开始。
大人们也挺爱看小姐妹们办家家酒一样相互温居送贺,尤其是贾母,每日看着花朵似的一群女孩子结伴来问安,你一言我一语,说些趣事,心情都会跟着爽朗起来。
当然,任何一件事情想达成皆大欢喜的成就都殊为不易。比如赵姨娘,得到哥儿姐儿要搬到大观园去住的消息时,心里就七上八下的。姑娘们进园子无可厚非,宝玉跟着进去或许是娘娘偏爱,可李纨带着贾兰也住进去了,被落下的贾环就显得格外无足轻重。
这种时候,她自然将东大院的贾琮忘得一干二净。
小鹊儿虽极力安抚赵姨娘,找了诸如“娘娘有命”以及“兰哥儿离不得母亲”这类话术进行劝慰,可惜这样毫无新意的说辞无法打动赵姨娘半分。府中的区别对待还少吗?从来都是环哥儿吃亏。年轻时她也将因由归结在自己身份太低,后来她发现责怪自己无济于事,去怨别人才更有动力。
贾环再没心眼,身边的人明里暗里议论的多了,也会生出不忿来。府中的下人更是口没遮拦,稍有些空闲便找个角落挤眉弄眼闲嗑牙,贾环早就偷听出经验来,不知听了多少所谓的秘辛趣闻。他这个不被重视的庶子,甚至连被嗑牙的几率都不高,这回却一反常态,跟十八线上热搜似的成了众人口中谈资的一部分,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要不说人都爱旅游,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去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总有种新奇感,从而让身心得到放松。搬了新家的诸位都有短暂的兴奋期,后来渐渐就习惯了在这么个时时鸟语处处花香堪比5A级风景区的度假圣地生活。
最快活的当属宝玉。他便跟老鼠掉进米缸一般,走到哪里都是乐趣。有了他到处交际,加上宝钗黛玉暗戳戳别苗头,王喜凤这个捧哏基本没了用武之地。再有,姐妹们分散住开,三春也不必强行捆绑,王喜凤的工作量肉眼可见降下来了。
李纨被指派到大观园照管这些小姑子小叔子们,平日也就吩咐嬷嬷们几句,并不怎么拘着他们玩闹。园子里的下人们都看人下碟,见珠大奶奶面善,更是放下几百个心,得空了四处逛一逛,随处一钻偷个懒,也是尽有的。
王喜凤过上了圈地自萌的宅女生活。除开必要的交际,她大多数情况都在自娱自乐。当然,拿四书五经当消遣的大概不多吧!
要论藏书丰富,自然要看宝玉。他别的没有,市面上的话本子奇多。只是许多都是擦边那种,女孩子万万碰不得,宝玉也不敢拿到园子里来。王喜凤没那个问宝玉借话本子的好胆,只能拿圣贤书当调剂。
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深闺少女的生活也不遑多让。
这日,王喜凤往潇湘馆去问黛玉借书,却是扑了个空,据说往沁芳闸那边葬花去了。王喜凤琢磨着反正都出来了,干脆在园子里逛逛权当散步。不想,远远就看见宝黛二人在桃花树下翻看着什么书,极为投入,落了一身的桃花瓣却浑然不觉。
王喜凤想了想,约莫是小情侣偷偷看会真记?这种情景再凑上去就是不识好歹了,只悄悄扭头往回走。
她不打扰,不代表旁人不打扰。
王喜凤前脚回秋爽斋,后脚就有丫头来报,大老爷贾赦生病,老太太命姑娘们一起过去瞧病问安。这便是三春合体的正式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