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学医救不了十二钗 > 第157章 远嫁

第157章 远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人的承受能力就像根橡皮筋,在一次又一次极限拉扯中不断被挖掘出潜力。王夫人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长子英年早逝,幼子三灾八难,长女入宫蹉跎岁月骨肉分离,好不容易熬出了头,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结局。

可能连她自己都不知道“橡皮筋”什么时候会突破极限。谁在面对重创的时候不想放任自己情绪崩溃呢?然而作为一个母亲,有时候崩溃都是一种奢侈。

贾府上空的悲戚若能具象化,大概是可以将这座百年府邸笼罩的程度。明眼人都知道贾府日渐衰微,国公府的牌子到了贾赦袭爵时已然摇摇欲坠,新生代支撑不了门楣,倒是大姑娘入宫多年之后封妃给贾府续了一波泡沫。如今连这个泡沫都破碎了,贾府还剩下什么?

并不是所有人都俱备这样的忧患意识,更多人习惯了在大宅门里过着木偶般被操控的人生,外界的纷纷扰扰恍若未闻。

凤姐也曾为宫中娘娘每年大笔的开销头痛过,甚至抱怨过。可娘娘薨逝,少了这份曾经让她很是为难的支出,生活却并没有变得轻松。

亲戚家的孩子都离了大观园,湘云回史家待嫁,如今也就探春惜春黛玉宝玉。惜春礼佛,探春成日写写画画,快成了老学究,黛玉时常病着,宝玉被学业压着脖子走,失了往日的伶俐跳脱。省心是省心了,可那个曾经连凤姐都忍不住带了巧姐儿常去逛逛的园子如今却跟李纨似的,显得暮气沉沉。

当然,暮气沉沉不是大观园的锅,而是整个贾府都笼罩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如果说家里出了个娘娘是贾府最后一块遮羞布,那如今贾府的窘迫算是彻底暴露在人前。贾母的八十寿宴就能窥见其中端倪,如今不过是更加直观。

都说一代新人换旧人,曾经的四王八公,金陵的四大家族,都在历史的浪潮中浮沉。加贾府没落,与贾府亲近的几家自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例如王家,如日中天的王子腾在娘娘薨逝不久,也落马而亡。

朝堂正如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不是谁都能全身而退。

家族联姻和银行信贷业务有一定的相似性。若家族鼎盛,联姻是锦上添花,皆大欢喜,接洽起来格外轻松。若家族没落,联姻便聊胜于无,想找到合意的就难了。

这也是贾家当前面临的困境,高不成,低不就。一些懂行情的人家更是避如蛇蝎,想通过联姻达成一些布局无异于痴人说梦。

赵姨娘急得都要跳脚了,却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这些东西跟三姑娘说不着,夫人摆明没心思管这些,贾政更是依然故我地按时点卯,上着他那去不去都没所谓的班。贾母上了年纪,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连宝黛那里都问的少了,哪里顾得上旁人?

一日她不过在贾政跟前略提了一嘴,便得了一句呵斥,只道“自有太太作主”,赵姨娘便不情不愿闭了嘴。

贾政的日子也不好过,曾经的门生故吏如今都不大来往,靠着贾王两家往上爬的贾雨村竟也翻脸不认人,家中的清客相公们都懈怠起来。上衙更是如坐针毡,总觉得周身有人窃窃私语指指点点。贾政在府里摆着一家之主的架子,在外头却是谁也不敢得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这日下衙,贾政一如既往到点即走,回府途中却被人拦住。

形势并没有给贾政多少斟酌的时间和空间。贾府什么状况,他这种日日出门行走的官员,再也没有政治敏感度,也能“观叶落而知秋”。如今一条新的路在他眼前,明知福祸难料,却由不得他拒绝。

事关儿女姻缘,大人间相互通气是肯定的,却不会漏风声给其他人。尤其事关国体,更应该慎之又慎。府中大佬们上次聚的这么齐还是娘娘薨逝。如今,为了探春和亲大计,他们又聚在一起。

贾母独坐高堂,却没了话语权,看着底下的儿子媳妇们你一言我一语。

贾府这么高高低低起起伏伏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压下来,每个人心里其实都带着压抑。和亲这种事,摊在贾家头上,里子上的好处未可知,明面上的已经是任人宰割。虽说这种事摊在别家头上,也很难违逆,可为啥偏偏是贾家?不就是贾家式微好拿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