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老师极力让她入手一张琴,自己每天在家练个把小时,这样保持状态,进步会更快。可王喜凤更喜欢琴房的练习气氛,也不想平白给自己增加压力。本来一件很放松很愉悦的事,偏偏搞出一副卷生卷死的样子,岂不扫兴?
练琴练的久了,免不了被怂恿报名考级。王喜凤自认为还没到能去拿证的标准,再一个,她学琴是为了愉悦自身,犯不着费时费钱地去考级。若培训老师真掉进钱眼里了,非要拿她这份提成不可,她大概只能考虑换个地方
王喜凤重新被系统召回游戏中去已是新的一年。
彼时她刚开始履职住院总,一天二十四小时待命,全方位深入参与收治病患的全过程,外加许多琐碎的协调性事务。以前看别人给菜鸟当鸡妈妈,现在轮到她入地狱。
别处来进修的医生还好,多少都有从业经验,也懂人情世故。分到实习生就有些悲催,正如网友们的精准吐槽:清澈的愚蠢,新手上路哪有不添乱的?
这是通往评职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是全方位考核一位医生应对各项工作的关键时刻,王喜凤哪怕咬牙也要将接下来的一年整圆满了才行。
在这样的工作压力之下,什么业余爱好都得靠边站。
王喜凤醒来是在一座庵堂。风华正茂,青灯古佛,正是妙玉其人。
这座庵堂是妙玉与师父暂住的地方,名唤牟尼院。妙玉本是姑苏官宦人家出身,打小身子病弱,买替身不管用,只得亲身出家,在姑苏城外的蟠香寺中随师父戴发修行。
要不说妙玉亲缘浅薄,才几岁便父母双亡,师父成了她唯一的依靠。她跟的这位师父精演先天神数,得人敬重,她也跟着学了一鳞半爪,却只当日常消遣。她身在佛前,钻研佛法,却也极通文墨,颇有才情。
姑苏这个地界还真有些讲究。黛玉英莲也是打小就被人惦记着化了去出家,到了妙玉这里竟也是同样的套路。看看各家的做法和各自的结局,竟也不知是如妙玉父母般让她出家的好,还是如林家甄家那般不屑一顾一意孤行的好。
妙玉虽身在蟠香寺出家,吃喝用度却依然是大家做派,不免一身清贵孤高,曲高和寡。师父待他极好,指望她传承衣钵,并不苛责与她。可以说,即便失去父母,她依然在长辈的关爱中长大。
只是寺中多是年长的老尼,并没有玩伴,稍显寂寞。恰巧寺里一户租客家中的小姑娘惹人怜爱,妙玉闲暇时便充个夫子教小姑娘读书习字,算是一种调剂。
年前师父卜得一卦,只说京中有观音遗迹及贝叶经文,便带了妙玉一同入京,并在西门外牟尼院挂单。
而今,师父却是阳寿已尽,妙玉本想扶棺回乡,师父却留了遗言,只道她不宜回乡,不如在京静居,等待结果。妙玉虽是少女长成,毕竟不通世事,师父又有占卜之能,对师父遗命哪敢不从?
只少了师父提点和照拂,她在牟尼院的日子并不好过。吃喝用度虽然并不靠寺里,可人多眼杂,佛门也未必清静。她这样的年纪,失了长辈护持,又是戴发修行,自然也会招惹好事者非议。她向来孤傲不与人交际,更不会虚与委蛇,生活便越发枯燥无趣。
这样的清静日子王喜凤一过就是三个月。这三个月里,她在努力适应修行生活,其中就包括诵经之类的早晚课,师父遗留下来的推演之术的学习和理解等等。哪怕有着妙玉的记忆,这些东西也不是说熟练就能熟练起来的。
身边服侍的嬷嬷丫头倒是很习惯这位主子的脾气,等闲不叫人近身伺候,许多东西都是自己打理,并不一味依赖下人,她们也乐得清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