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学医救不了十二钗 > 第171章 鱼肉

第171章 鱼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潇湘馆除了主人已逝,其他一如往昔。丫头嬷嬷们虽悲痛不已,却依然照常上工,就怕宝玉啥时候想起来找林妹妹。只是纸包不住火,早晚瞒不住要闹一场。想必那时候林姑娘已在回姑苏的路上。

离开贾府倒计时,王喜凤需要收拾整理的东西还真不少。毕竟在这里住了好几年,光是书籍手稿就多了好几大箱。她倒是想全都带走,却也知道行礼太多会引人瞩目,且万一在路上遗失恐怕会惹出麻烦,故而她只得重新做减法。

贾母也从紫鹃的嘴里得知了林黛玉的诉求,并遗有书信为证。只是府里依然要以喜事为重,黛玉的身后事要等宝玉那头尘埃落定方能腾出时间跟精力做进一步的安排。京中此去姑苏,顺利的话也是近一个月的行程,车船人手都要联络安排,不是一天两天能落实的事。

王喜凤也早料到此节,反倒放缓了心态,以留恋的姿态重新审视这座大观园。

萧条二字已不足以形容此时的大观园。稻香村的李纨深居简出,惜春吃斋念佛与世无争,林黛玉离世,宝玉即将大婚,怡红院已经分派了人手去捯饬新的院子,不日搬离大观园。栊翠庵本就僻静,如今更是连躲懒的下人都见不到几个。

园子里的花草早就败落,各处用不上的房舍院落,落锁的落锁,积灰的积灰,小径上山石旁早已杂草丛生,偶尔钻出野猫山鸡甚至黄大仙都不出奇。王喜凤竟已经想不起贾妃娘娘省亲那晚流光溢彩火树银花般的盛景。那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听闻要重回姑苏,无论是丫鬟还是嬷嬷都很意动。她们本就是从姑苏一路过来的,哪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乡?只是姑娘交代不可外传,她们便也只暗暗高兴。

王喜凤进入缓冲期,不免清闲下来。惜春看着虽觉得奇怪,却也不肯多言。期间馒头庵的风月案被揭开,王喜凤趁机将沙门不清净的腌臜事一并说与惜春,这姑娘虽震惊其中的诸多猫腻,却依然将逃离这座困住许多人的百年华府作为第一要务。

少年心性如此,王喜凤从来都懂得尊重他人命运。总归她不可能替旁人过一生,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既然要回姑苏,王喜凤求生欲很强地给蟠香寺算了一卦,不上不下的中平。只要不是凶,她都很能接受。虽说她仍然没了解到妙玉的师父不让她回姑苏的那一卦有何玄机,但保持些许警惕还是必要的。

宝玉的大婚之礼并不复杂,他本就浑浑噩噩不知世事,只能一切从简。具体洞房花烛夜是怎么度过的,宝钗受了怎样的委屈,大户人家向来捂得严严实实,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王喜凤在贾家时不怎么跟贾家的女主子们打交道,要离开了却正正经经亲自拜别。无论宾主或者长幼,都是应尽的礼数。

贾家式微,可国公府的牌子及贾政的官职都还在,京中往南的水路也是贾府常年往来的必经之路,稍做安排就比普通人出行体面又安全。

王喜凤已不是第一坐船,只是出行的基调定在这里,纵有船工下人饮酒放肆,却也懂避讳和收敛,并不觉得喧闹。

令王喜凤诧异的是,紫鹃竟然也与她同行,一路下姑苏。紫鹃是贾府的家生子,一家子父母兄弟都在贾府当差,当年被贾母指去伺候林黛玉也是缘分使然,却不想竟是个痴性子,定要看到姑娘入土为安才放心。

随船的人手带队的爷们都是贾府一手安排,王喜凤不过是随行人员中的一份子,稍微有些身份而已,并不是主事人。因有贾母发话,这一路下来,还算安生。

到了姑苏地界,自有人处理林黛玉身后事。林家本就人丁单薄,远亲们多是出了五服的,再怎么刁滑,对上还没倒台的贾家也毫无胜算。左不过舍些好处,得个皆大欢喜。

在这些事情上,王喜凤这个戴发修行的青年尼姑自然排不上用场,她只往蟠香寺而去。待那头事毕,自有嬷嬷上山来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