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穿成年代文里的真千金[七零] > 第71章 第 71 章

第71章 第 7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然后从她回来没有第一时间提林熙的事,就知道对方肯定是拒绝了她的提议。

很快林希的话,就印证了她的推测,“我当时问她,要不要把她的情况,告诉你和爸爸,她拒绝了。”

很果断的拒绝,没有任何想跟这边有牵扯的心思。

“只要她自己能把日子过好,跟不跟我们这边相认,都随她。”林熙的确是她肚子里生出来的没错,可除了那层血缘关系,他们之间几乎算陌生人。

要说林妈对她有多少感情,其实也有限。

只是知道对方日子不好过,她心里确实会难受。

相反对方若日子过得好,那远着就远着,她没任何想法。

林希一直知道,林妈对林熙的态度,所以只要不是给他们添堵的事,她都不介意说林熙的事,“我本来没想提她的,但你跟爸爸要去京城,怕万一遇上,你们不清楚状态,我这才提一嘴。”

“你爸那边,我晚点会跟他提一嘴。”接着林妈跟林希说起升学宴的事,“升学宴的时间定在初八那天,到时候奔着你来的人肯定很多,你自己心里要有数。”

其实林家一直都很低调,鲜少大操大办的。

可这次的升学宴,规模却小不了。

因为家里一下出了两个大学生,两个大学生还都考上了好学校。

他们家早就闻名于农场。

好多人年前就在问升学宴的事,并且说到时候一定会来参加。

林希对此有心理准备,她将事先准备好的钱给林妈,“采买这块妈你比较懂,钱给你,你比较好安排。”

林妈没推辞,但只拿了一半,“另一半你二哥出。”

按说这样的事,应该他们做父母的出钱才是。

可他们家没分家,老大、老小赚的钱都在她这边,林妈觉得拿他们的钱给林希和林南办升学宴不太妥当,虽然林东和林北大概不会有意见。

但林妈还是觉得,他们做父母和兄弟的,出力张罗就好,钱的事还是由两个当事人自己出。

他们都上了大学,以后的前途肯定不会差,现在又拿得出这个钱,没必要替他们省这个钱。

林希却将手上剩下的钱,塞到林妈手里,“你闺女我马上又能拿到稿费,我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平常可能也不会想到要给你钱,现在趁机多给点,花剩下的,你就藏着当私房钱。咱们当个有钱的老太太,往后走到哪里都腰杆儿倍直。”

林希话都说到这份上,林妈不再推辞,收好钱,她才问起稿费的事,“这次能拿多少?”

“这次足足有500元。”林希得意洋洋地伸出了五根手指头。

现在的稿费是按照去年六月份颁布的《关于试行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办法的通知》发放的,试行“低稿酬,只付一次稿酬”的制度。著作稿的千字2到7元不等,翻译稿千字1到5元不等。

她的复习资料,是教材知识的集结和增加,不能算著作稿,算的是翻译稿的钱。

先前校长替她争取的也是翻译稿的钱,争取到的是按最低档的1块钱。

她那份资料,全部算下来,不足十万字,当时给争取到了100块钱。

这次的资料,她又完善了不少,字数多了,内容也更精了,加上这次出面的是省教育局。虽然还是按翻译稿算稿钱,但这次是按最高千字5元算,字数按十万字算。

听说有五百块钱,林妈眼睛都亮了,“咱们家还是第一次有人一次性拿到这么大一笔钱的收入。我就知道,会读书,在任何时候都错不了。”

这个年代待遇最好的当属军人,最高级别的元帅,月入590元,那算是这个时代最高收入的人群。可放眼整个华夏国,元帅级别的人才几个。

再说那也不是他们这样普通人家能接触到人。

林妈能接触到的收入最高的,应该是场长和场委书记。

他们两算农场的最高级干部,一个月收入两三百块钱。

所以这五百块钱是真的,真的不少。

当然,她这钱就是一锤子买卖,跟每个月固定可以领的工资还是不同的。

不过,这也是她意料之外的收入,她满足了,“对的,读书就算不能带来收入,也能让人明白事理,这对自己也只有好处,没坏处。”

林妈觉得林希说得有道理,当即表示,“看来我得比之前扫盲学的那些字,再熟悉熟悉。”

“妈,我支持你。”等明年开放了,照林妈的性子,大概率会想自己倒腾点什么事做。

多认点字,对她只有好处,“回头我给您买本字典,再教您怎么查字典。其他的先不说,咱先把识字量提上去。”

“行,我听你的。”学习上的事,林妈信林夕,她说怎么做,她照着做,准没错。

聊完升学宴的事,林妈问起祁博衍出国的事,“博衍出国的时间确定了吗?”

“定了,三月一日出发。”她二十二号开学,祁博衍坚持要先送她去学校,再等她适应一个星期,他再出发。

林希当时让他照自己的计划出去就好,她这边自己能行。

结果祁博衍说,“我这一走就是两三年,离开前必须去学校好好宣誓一下主权,免得有人把她是无主的小姑娘,对她生出非分之想,那事情就不美了。”

她当时给了对方一记白眼,还说他,“照你这样的逻辑,我是不是要跟着你去漂亮国转一圈,宣誓一下主权,免得你被那些金发美女缠住?”

祁博衍当时回她,“你要不放心我,大可直接跟我一起去漂亮国。”

“……”成功把她整无语了。

“那也快了。”这会儿已经2月11日,“你说升学宴的事,要不要把博衍一起加上。他虽然不是读国内的大学,但也是去读书的。”

正月初八这天,天未亮,林家就开始忙碌起来。

为了这次升学宴,林妈特意留了一头去年养的猪。

一大早就叫了杀猪匠来杀猪。

农场长大的原主,每到年底没少见人杀猪的情况,但上辈子的她,却没见过真正的杀猪。出于好奇,林希从猪被猪圈迁出来,就跟在一旁看。

虽然后世大量养殖的白猪,这个时代已经传入华国,也早就被世人所知。

但林妈养的还是传统黑猪,主要用每顿的淘米水煮米糠、各种菜叶、外加水葫芦之类的野菜,标准的土猪养法。

这种纯土猪搁后世,一斤肉卖四十五十都有的是人抢着买。

当然,在这个年代同样有人抢着买,但抢着买的原因是缺肉,不是因为它是土猪肉。

放血、去毛、破边,春寒料峭的时节,这一番折腾下来,杀猪匠以及帮着杀猪的人,忙得满头大汗的,好生热闹。

正常情况下,猪下水是归杀猪匠的,但这个杀猪匠知道今天杀这头猪是为了给两位大学生办升学宴,主动说道,“这幅猪下水就当是给今天的升学宴当添头,叫我沾沾他们的喜气,将来也养两个大学生出来。”

“要我看当杀猪匠不比考大学差。”跟他一道来杀猪的另一人当即道,“过去咱们都勒紧了靠腰带,就怕家里的粮食不够吃,你们家不仅不缺粮食,还不缺肉吃。大学生毕业了工作,遇到那三年那样的情况,还不如当杀猪匠。”

“你要觉得杀猪匠好,尽管把你家孩子都送来跟我学杀猪,我免费教。”

“我家孩子没你们这体格,干不了这事。”

“我也不是一开始就这种体格的。”

“行,回去我问问我家孩子,他要愿意,我就让他去跟你学杀猪。”

所有人都知道读书好,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书,就说话这人的几个孩子,都不是读书的料。要真有个愿意去学杀猪的,他高兴还来不及,“我家孩子要愿意去,我也不让他跟你白学,别人拜师有的,我一准给他备齐了来。”

想到这里,这人不由问林希,“希希,听说你学的那个什么经济,是专门研究怎么让人更好赚钱的?”

这年头大家对经济学还很陌生,知道她要读这个专业,大家都问她读出来做什么,她给了这些人一个浅显易懂的解释,“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怎么给物品定价更合理的学问。”

这解释直接被认为,经济学是学来给物品定价的。

传着传着,就变成她将来要负责给物品定价。

能给物品定价,可不就意味着怎么更好的赚钱。

于是,就有眼下这么一个问题,她纠正道,“不是研究怎么更赚钱,是研究怎么给每样商品定价更合理,过高过低都不行的。也可能研究什么商品更受人欢迎。范围广着呢,所以将来具体做什么,我也还不确定。”

听不懂,但不妨碍,他们继续自己的话题,“那你给说说,当杀猪匠,有没有前途?”

这会儿已经78年2月,距离改革开放的提出,只剩十个月。

数字帮倒台后,过去一年多时间,整个社会其实已经发生了不小的改变,这点从农村自由市场上卖的东西越来也多就可以看出来。

当然过去十年的遭遇,给人民的印象太深,除非那些胆子特别大的人,会去倒卖东西。大部分人只是拿自家种的农副产品,顶多就是再粗加工一下,就拿来兜卖。

再有一个就是偷偷多养一些鸡鸭之类的。

更多的暂时没有。

林希斟酌了一下开口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杀猪也是门实实在在的营生,就是需要比较大的体力,对力道小的人比较不友好。”

“但其实杀猪也可以像工厂那样分工,有人负责养、有人负责屠宰、有人负责卖,更甚者可以做肉加工。”

柏各庄是军垦农场,集农业和养殖业于一体。不过,养殖业主要养的是兔子、鸡还有肉牛,没有成规模的养猪场,“其实,咱们农场的农作物这么多,完全可以再弄个养猪场。”

“如果叔对这方面感兴趣,可以做个详细计划,然后找场办审批。”其实,林希更想说,你们直接做准备,等十个月后,改革开放了,就可以自己单干。

但她现在好歹是大学生,有些话还是要注意的,免得被有心人针对。

不过,养猪场这种事准备起来没那么容易,计划要时间,跟场办打交道要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碰到的所有事情,都是计划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磨到十个月改革开放后,农场要是不想办养猪场,眼前的两人完全可以自己上手办。

当然,农场要愿意办,挂农场的名头,眼前两位叔作为计划提出者,捞个场长副厂长啥的,也不错。

杀猪匠肯松口收徒弟,就说明他也察觉到这个世道的变化。另一位说杀猪匠也不错的大叔,自然也是嗅到了异常。

听林希这样说,两人当即表示,“那我们准备准备。”

“回头这事要能办成,往后你家吃的肉,都我们包了。”

“好啊,我等着。”

杀猪匠坚持不要猪下水,林家也没推辞。

这是对方的心意,一味推辞,有伤和气。

回头备点其他礼物给他当酬劳便是。

这年代大部分人不喜欢下水,没油水,还没几个会处理的,煮出来总是有味道。

可这对林妈来说完全不是个事。

她有耐心,又愿意费时间,哪怕最难清洗的大肠,她都能给洗得一点味道都没有。所以,林家没少吃卤下水。

林妈把所有下水洗干净后,两个猪腰,几根小肠,一块猪肝,再切了一些瘦肉,做了满满一大盆的杀猪菜,吃得全家人满嘴流油。

吃过早餐,林妈去忙活卤下水的事,其他人收拾碗筷,洗刷。

忙完这些,陆续有人带着孩子上门。

这些人多数都是带孩子来取经的,自然由林希和林南接待。

兄妹两提前准备了一些礼物,没上学的孩子给糖果,上小学的孩子给一本本子和两支铅笔,上初中和高中的统一本林希主编的那本复习资料。

没错,由省教育局牵头,由林希主编的复习资料,在祈年的努力下,已经顺利出版,并铺到全国各自的新华书店。出版社送了她二十本,她和林南又自掏腰包买了八十本,总共一百本。

够他们往外送的。

会带孩子来取经的人家,一般都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收到这样的礼物,心情都不错。

总之,这一天上门道喜的人,不仅吃了顿丰盛的午餐,还得了一份心仪的礼物,各个都说林家大气,林希两兄妹回办事,将来肯定前途无量之类的。

一个个离开的时候,都心满意足的。

他们都开心,都心满意足,说得喉咙要冒烟的林希和林南,感觉就不是那么好了。

送走最后一位客人,两人疯狂灌水,完了摊在椅子上,林希忍不住吐槽,“喜事都是办给别人热闹的。”

当事人只觉得招待那么多人好累,完全不觉得热闹。

“所以以后少整这些事。”林南深以为意。

“结婚时,肯定逃不过这个。而我已经结婚,你还没有。”说起这个,林希就想到过年在京城找赵洁时,她说的那些话,“小洁可希望你邀她来参加我们的升学宴了。”

“你这个好友都没邀她,我哪好意思邀。”年前赵洁回京前,就跟他说,她年后没再回农场,直接在京城待到开学。

“我这是给你表现的机会。”

“这些话你在我面前说说就好。”他跟赵洁说了,大学期间,甚至于大学毕业后两年,他都没打算谈对象。要是等他想谈对象,想结婚了,她仍对他有感情,他就想办法争取。

赵洁说到时候她也才二十四岁,她等得起。

林南说他不会因为知道她对他有心思,再往后的六年内给她任何的回应。

赵洁说,她也没想再做任何追求他的事,说她想自由自在过接下来的六年。

六年后他想找对象谈婚姻时,对她有所表示,她要还觉得他不错,到时候两人再开始。

林南原本很担心,对方往后这六年,时不时对他表露点心意,搅乱他的平静。

听她那样说,总算相信林希先前跟他说的那些话。

赵洁要真的在感情上这么拎得清,还真挺适合当他妻子的。

不过,是不是真的能做到她说的那样,还不一定。

希望她是个说到做到的人。

“我又不傻。”不说这两人之间的事,如今连影子都没有,就是这两人现在已经在处对象,没有他们的同意,她也不会去乱说。

“我感情的事,不用你操心,你还是多顾顾你自己吧。”林妈提议一起给祁博衍办升学宴的事,被祁博衍一口拒绝了,但他出国有些手续,要在农场办,他要出国的事,很多人都知道。

虽然曾经被下放的那些人,近两年来陆陆续续都平反了,但过去跟海外有关的人都受到迫害的事,都给大家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所以,对祁博衍要出国的事,背后各种说辞都有。

林希当然也听到了那些祁博衍出国不好的言论,但她从来没费唇舌去解释什么,不过对林南,她却如是说道,“对我来说,夫妻之间各自为自己的未来奋斗,而这奋斗的终极目标是一样的,就是夫妻最好的相处状态。”

林南也觉得这是最好的夫妻状态。

要是赵洁对夫妻相处之道,也跟自家妹子一样的心思,那挺适合当妻子的,“反正路是你们自己选的,你们自己觉得好,就好。”

“这话我同样送你。”可以的话,林希还是挺希望赵洁当自己的二嫂,“能在这届上大学的人,基本都是爱学习,并且家里条件还可以的。换句话说,小洁在往后六年能接触到各种各样优秀的异性。她长得不错,性格也讨喜,肯定有不少异性对她心生好感,甚至展开追求。”

“指不定哪天就被某个优秀的异性吸引了。”

“如果有那天,你不要后悔才好。”

“真有那天我会祝福她。”他很清楚感情或者说婚姻,于他来说,并不是必须品。

有合适的,就娶一个过日子。

没合适的,自己过一辈子,也没什么不好。

林希不知道,他竟然有自己过一辈子的想法,只当他是没心思在男女事情上,“如果你对婚姻一直是这种态度,那小洁还是在大学期间找一个合适的,更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