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流年以云缚 > 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新接伴使

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新接伴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大夏递交议和国书快月余,使团一直停留靖夏边境,两日前终于启程踏入大靖国土,五日后即将抵达京都,今日朝会主议接待大夏使团的接伴使人选。

对方派大夏国主的十七子前来议和,大靖的接伴使应与其身份相当,但圣人膝下仅二子,嫡长子李庭乃储君,地位高反而先处下风,嫡次子李庆过于年幼,又是混世魔王的性格,更不宜出现在两国谈和的正式场合中。

每到此时,朝中总会有声音质疑圣人虚置后宫,认为圣人正值壮年,应广纳后妃,开枝散叶。

朝臣队伍首位的青年与高位上递来的目光一错,一个垂眸敛怒,一个平静扫视满室大臣。

声量最大的几个是曾拜柳回尹门下的弟子,东宫被李庭防成铜墙铁壁,可世间无不透风的墙,他没狠下心肃清当日院中的人,柳如淮在东宫遭到轻视的事迟早会被柳府知晓。

旧事重提,是柳府要为女儿讨公道。

自然,也可说是,柳府借女儿受委屈一事想向陛下讨要好处。

“臣愚见,既然太子与二皇子皆不适合接见使团,不如由永宁公主担此重任,大夏国主的十七子是宫妃所生,未封王也无封地,永宁公主虽为女儿身但是嫡出皇嗣,享食邑,极为适合担任接伴使。”

以永宁公主的身份接见使团既不会令大夏使团觉得大靖轻视,又不会像太子出面因为身份过高而显得格外重视使团,让大夏使团觉得大靖极其看重此次议和,将大靖放于下风位。

确是最适合接伴使的人选。

不少大臣附和太常寺卿崔永进言,在外交大事面前,催圣人纳妃这等屡见不鲜的谏言很快淹没不见。

柳回尹卖女挣来的大好机会因为场合不对,没了。

“父皇,儿臣认为不妥。”太子出列,躬身道,“永宁不问朝事,常居深宫,难担此任。”

李璋:“你有更好的人选?”

“儿臣认为卫国公世子季向南可堪大任,他是永宁的未婚夫婿,是大靖未来的驸马,可认作父皇半子,身份上不会令大夏挑出错。且他曾高中状元,学识渊博,策论文采斐然,属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

卫国公世子?

此名号一出,朝堂静默一瞬,诸位大臣都知道这位是何许人,也知道这位未来驸马已经休沐多年。

若非与永宁公主的桃色轶事,卫国公世子都快在京都查无此人。

李璋揉揉眼侧,回忆状:“卫国公,朕记得令郎休沐前在金统军任职,因何故休沐?”

突如其来的点名,卫国公惶然站出,“回陛下,时隔太久……臣记不得,小儿无状,恐冲撞贵人……”

“哼,一个两个都要推辞,怎么,接见使团是多么棘手的差事吗,泱泱大靖竟挑不出一人?”

圣人薄怒,大臣纷纷跪地,堂下只剩太子独站,背脊微弯。

“卫国公顾虑世子多年未上朝,对两国政事不甚了解,然世子身份最宜,儿臣建议,将接伴使分置正副,季向南为主官,宇文期为副官。宇文将军正护送使团进京,一路相处,他定然比所有人都熟悉使团,又刚从前线大胜归来,由他做季向南的副手,卫国公可安心?”

让堂堂将军给一个休沐多年的少将作副官,给足颜面,再有推辞会让人觉得卫国公府不识好歹,卫国公汗流涔涔,不得不替子接官:“臣无异议。”

“接伴官一事便先这么安排下去,下朝后让新任接伴使来见朕,鸿胪寺立刻安排接待使团事宜,需裁决的问题一律找季卿。”

鸿胪寺卿于毅明伏地:“臣遵旨。”

朝会于崔公公的长声中散去,殿前,太子被卫国公拦下。

“殿下,何故要将我儿推至人前?”

太子无辜回道:“国公哪里的话,品之即将成为孤的妹婿,孤惜才,接伴使一职若能做得出色,便是为他与永宁的婚事添喜,怎么听国公的语气,觉得品之多年藏于府中,无脸见人?”

卫国公:“下官绝无此意。”

季向南逃婚一事被他全力瞒下,连府中人都知道甚少,他不放心管事去寻季向南,怕带不回人,季长临离京多日未有音讯。出国公府容易,出京都难,不肖子一定有帮手,且是个能耐高的。

季向南交友不多,多是幼时相识,卫国公打听过,童尚书家的公子前段时间回京,但两日后便走了,其余几位要么不在京中,要么没那么大的本事,排除所有人,余下只有面前这位殿下。

在季向南离任归家前,他与太子走动最为频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