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北城看了一眼陆子衿,见她似乎仍惊魂未定,关切地问道:“夫人,没事吧?”
陆子衿摇摇头,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惊惧。
顾北城担忧陆子衿的善心会给自己招来灾祸,遂出言提醒:“这段时间,扶风城流民不断涌入,许多人缺吃少穿,已然对扶风城构成极大威胁。夫人虽心怀仁慈,可也要有所节制,否则被一些心怀不轨之人盯上,只怕会更加危险。”
陆子衿已然意识到危险,可她实在不忍心看着那些孩子受苦,轻声说道:“我只是觉得孩子无辜,想尽一份绵薄之力帮帮他们。”
顾北城理解陆子衿的心情,却也深知人心险恶:“夫人有所不知,您方才所见的流民,不过是一小部分,还有许多流民的境遇,远比这凄惨得多。夫人即便心怀仁爱,也难以救助如此众多的人。”
陆子衿惊讶地看向顾北城:“你是说,扶风城还有比那些孩子更凄惨的流民?”
顾北城深深叹了口气,实在不愿让陆子衿听闻这些糟心事:“是的,而且数量众多,远超夫人的想象。”
陆子衿心情沉重地看着顾北城:“他们在哪里?”
顾北城时常游走于扶风城,对城中情况了如指掌。他带着陆子衿、杨月如和锦苑来到一片废墟。只见残垣断壁的茅草房内外,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流民。他们面黄肌瘦,衣不蔽体,不时传出痛苦的呻吟声。许多老人已虚弱得无力起身,只能绝望地等待着死亡……
最让陆子衿动容的,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在母亲怀里哭泣,声音微弱。母亲瘦骨嶙峋,已然没有奶水喂养孩子,神色麻木,满脸绝望。陆子衿从未见过如此惨烈的场景,这些失去依靠的妇孺和老人,无疑是战争中最大的受害者。
陆子衿望着每一个流民,他们凄惨的状况让她感到阵阵窒息,仿佛置身于人间炼狱。
“这种情况只怕日后会愈演愈烈。”顾北城虽已看过太多人间惨剧,可眼前的景象,依旧让他深受触动。
杨月如感慨道:“这般情景屡见不鲜,原以为扶风城会好一些,不想竟更为悲惨。这些流民想要熬过这个冬天,怕是难如登天。”
陆子衿举目四望,心情愈发沉重:“连年战事本就无奈,他们却还要忍受背井离乡、缺衣少食的磨难。”
陆子衿望着眼前满目沧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让这些失去生活来源的妇孺、老人和孩子们活下去。然而,陆子衿的想法却遭到万姨娘的断然否定,郑墨瑶更是认为陆子衿是在哗众取宠,妄图掏空唐家。
“扶风城中究竟有多少流民,你可清楚?就凭你也想帮他们?你以为唐家有多少钱财,能任由你这般挥霍?”郑墨瑶言辞尖刻,满脸不屑。
万姨娘显得有些不耐烦,她刚当家不久,陆子衿便提出这般不切实际的想法,在她看来,无疑是在故意刁难。
“帮他们?你拿什么帮?如今府中上下的用度已经一省再省,哪还有余粮去救济流民?”
陆子衿知晓万姨娘和郑墨瑶误会了自己,微笑着解释道:“姨娘,大嫂,我并不打算动用府里的钱财。我自己还有些体己钱,应该能帮他们熬过这个冬天。”
郑墨瑶一听,更觉匪夷所思,世上哪有人会动用自己的钱财去救助流民,这能得到什么好处?在她看来,只有傻子才会做这种事。
郑墨瑶嘲讽道:“你还真把自己当成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了?值得吗?”
陆子衿淡然一笑,语气坚定:“他们都是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尤其是那些孩童和妇孺,根本难以生存。我如今尚有能力,理应帮他们一把。”
万姨娘有些意外地瞥了陆子衿一眼:“你倒是心地善良,若你执意如此,我自然不会阻拦。只是千万别让唐家蒙羞就好。”
陆子衿点点头,恭敬地说道:“是,我定会谨记姨娘教诲。”
陆子衿离开后,郑墨瑶嗤笑陆子衿不过是在逞一时之能,根本坚持不了多久。救助流民本就是出力不讨好的事,弄不好还会惹一身麻烦。而对万姨娘来说,只要不牵涉唐家,陆子衿做什么她都不甚在意。
次日,城楼附近便立起了粥棚。流民和乞丐们奔走相告,很快便将粥棚围得水泄不通。他们端着破碗,拼命往粥棚里挤,场面一度失控。孩子的哭声、女人们的哀求声交织在一起,乱作一团。
杨月如站在台阶上,试图维持秩序,声嘶力竭地喊道:“你们都别挤了!每个人都有份!”然而,她的声音很快就被流民嘈杂的喧闹声淹没。流民们仿若饿狼一般,眼中只有眼前那锅救命的粥,全然不顾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