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快穿之同归于尽 > 第37章 包惜弱:金狗别来沾边-3(完)

第37章 包惜弱:金狗别来沾边-3(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当然,邱道长只为了当年一句承诺记挂至今,是个品格高洁的义士。但杨康知道自己的个性很可能跟邱道长合不来。

既然本来就不熟,个性也合不来,那乾脆就别见了吧。

因而他手腕微转,绕入一条隐蔽山道,几步之间气息内收,身形贴着林影远去。

风声过处,草叶轻摆。

──

三年悠悠,江湖风浪涌动,英雄辈出。而在远离尘嚣的牛家村,春意微暖,花树初开,一户人家的庭院正泛着饭香与淡茶气息。

这里,住着几位与风云曾深有牵连之人。

包惜弱坐在廊下,手中针线轻挑,一针一线缝得极细。她的眉眼与往昔无异,唯独眼神沉静了许多。自从从沉眠中甦醒已过两年,醒来后的日子平静无波,仿佛那场生死离合从未发生。但她心中明白,那段时光里,正是那位名为斐夙的女子,替她守住了这一切。

她不曾问,也不再追。

李萍坐在她身旁,一手抚着膝上的小炉,一手慢慢翻着旧纸,眼角已有风霜之痕,神情却温和安然。她时常与包惜弱谈起靖儿年少时的点滴,有爽朗直率的蒙古王子与公主,也有忠厚的牧民与粗野的奴隶,语气中满是旧时光的温度。

李萍是约莫一年前回到中原的。当时蒙金战端初起,郭靖尚未脱身,仍是蒙古大将军。杨康却早已嗅得风起,第一时间便将李萍暗中送出。李萍本不愿离去,与成吉思汗情分颇深,亦不舍离靖儿太远。杨康却从蒙宋局势说起,谈至郭靖即将辞去金刀驸马之职,又提包惜弱尚在人间,盼她回乡共度。几番劝说之下,终令李萍动容。

所幸他这一念先机,否则待郭靖与蒙古决裂之时,李萍恐怕已难全身而退。

屋后院中,杨铁心正舞枪。十数年流亡与沉痛未曾弯曲他的脊背。当年他万念具灰之际,竟是杨康悄然寻来,一句“你是我的父亲”,令他眼中的光再度灿烂。

他向来沉默寡言,自与包惜弱再度相对后,两人无争无语,却有一种比言语更深的谅解与依存。多年心中愤懑,也许在看见妻儿具在的那一刻,便化作了无言的庆幸。

穆念慈是杨铁心收养的孤女,现今也已认包惜弱为义母。

她武艺平平,却性情坚韧,是个懂得吃苦也懂得珍惜的好姑娘。多年在江湖中卖艺维生,使她尤爱安稳与平凡。她常与包惜弱一同采菜洗衣,随杨铁心练枪,陪李萍煎药,日子过得踏实静好。她很少谈及杨康,却总在他归来时悄悄备好几道他爱吃的家常菜。

江湖多精采,穆念慈却更珍惜这样安稳的人间。

至于杨康,依旧如风来去。

这些年,他行过大漠与边关,走过渔村与王庭,剑下既有贪官污吏,也有江湖杀手,却从不将功过挂于嘴边。他不属于任何门派,亦未曾自报身世。世人只知有一名「青衣孤剑」行走四方,来无影、去无踪,却无人知他是谁。

他从不久留,却总在节令交替或寒冬将至时悄然归来。与父母共饮一盏清茶,与李萍闲话过往,与穆姑娘并肩无言——这样的片刻,他不言珍惜,却从未缺席。

他亦不止一次暗中出手,助郭靖与黄蓉脱困于危局之中。是郭靖口中的好兄弟,也是东邪黄药师的忘年之交。但大抵是因聪明人总难相处,每每黄蓉见他,总免不了一番唇枪舌剑,让郭靖在一旁苦笑不语。

屋外风过竹林,簌簌作响,黄昏渐沉,暮色在远山间铺展开来,像一幅被晚光晒过的绢画。

庭院里的灯笼一盏盏亮起,照着屋檐下那几张温和的面孔。包惜弱轻轻收起绣线,李萍将小炉盖妥,穆念慈端着新泡的茶汤走过来,一如往日。

杨铁心在廊后挂起长枪,走到包惜弱身边坐下,一边喝茶,一边温柔的跟身旁的妻子低低絮话,包惜弱时有时无的回应让整间屋子都温馨起来。

这些人曾走过风霜血雨,也曾被命运夺走太多,如今终于在这片寂静的土地上,各自找到了一方栖身的所在,一段不再动摇的情分。

而他——那个如风般来去、名为杨康的年轻剑客,此刻也正自远处林间缓缓归来,步伐轻而稳,长剑仍负于背后,衣角微扬。

他将推门入屋,卸下剑,斟上一盏茶,也许只是坐一坐,也许又将离开。

但无论他去往何处,这里都会有一盏灯为他点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