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也有人与杜家交好或有亲缘,见李青棠走来,便想上前说话,见李青棠走向沈文英,才收回步子。
旁人的小厮都在正德门外等候,杜熙也不例外,便是说进了正德门她还是独身一人。
“沈相,青棠见过沈相,累日不见,沈相可好?”李青棠做低姿态。
沈文英交手还礼:“老臣一切都好,殿下南行,受苦啦。”
李青棠不会因为沈文英唤她殿下还是大人而纠错,其实她想证明自己,原也不在这上头:“苦累谈不上,只是我初担大任,事情办的不利索,难免给其他大人留下根子,这才是我真正忧心的。沈相在朝多年,经手之事怕是不得数尽,我昨夜思虑良久,于皇家,我虽是公主却早已过了听学的时候;于花山,家师开蒙,教我识字读书,但本未想着回宫入朝,故而许多道理还是不知;于朝堂,我更是两手抬起、一拍空空,是以,想请沈相不吝赐教,青棠感激万分。”
说着李青棠便拱手深拜,沈文英忙将她扶起,急声道:“殿下此言,老臣实愧不敢当,既是我朝公主,君臣之礼便早已定下,身为臣子,殿下所说之事本就责无旁贷,何来赐教。”
李青棠面露欣喜,也松了口气:“如此,多谢沈相。”
见她如此,沈文英不由得多问一句:“殿下可是遇上什么事了?”
李青棠早等他这一问,但仍需作态,好似难言:“沈相慧眼,昨日我才从南方归来,面见陛下说如此,陛下并未斥责,想来也是看在我是头一遭,不多与我计较,可我心中实在过意不去。曹度死了,史克死了,清江馆三名歌妓下落不明,虽说查到了曹度的罪行,证据确凿,我却总觉得此事办的不好,师爷一家与县令、参军之死仍没有结果,实实像悬在我心中的一把剑,时时要划一刀。”
“殿下不必多想,此事既然陛下没说什么,那便是另有安排。”
“这才是我忧虑的,此事因我而起,若非我执意南下何来这般乱如麻的局面,早该派一名经验老道的大臣前往,我还连累五殿下……”
“这……”
“师爷一家死于花都,乃属京兆府的管辖,陈州我鞭长莫及,也不好在走一趟,思来想去,或许只有为难京兆府查师爷一家之死,来厘清真相,这样,此案也好写入鉴议院,只是此举不知是否可行,请教沈相。”
沈文英面露难色,犹疑之际,李青棠又说:“总归是人命,社稷太平,可不就是人命最为大了吗?”
“殿下说的是,此事老臣会与陛下提说,成与不成看陛下定夺。”
“会否让沈相为难?”
沈文英抚胡须而笑:“老臣心中有数,殿下不必为我担心,此事成与不成全在陛下,但有一言老臣倒觉得殿下说的在理,如今天下太平,人命为大。”
李青棠脸上露出被夸赞后喜悦的神色,沈文英问道:“方才见殿下身边跟着的似乎是杜指挥使的小厮,怎么,杜指挥使昨日出宫后去了公主府,将小厮留给殿下了吗?”
李青棠往正德门外瞧了一眼,似有小女儿家的神态:“杜指挥使昨日是去了公主府,但杜熙是一直跟在我身边的,我身边没有可堪重用的女使小厮,杜指挥使不大放心。”
“嘶~从前,也是见殿下身边有人的,那女使与那大夫不在了么?”
“他二人有些旁的事,不好再用,也是我矫情,总归不曾带来。”
“唉,老臣倒是能明白,这随侍之人需得忠心,不得忠心不如不用,殿下如今位高权重,更应如此,谨慎些是好的。”
二人说话间几位皇子也依着时辰到了,百官正衣整冠,按照自己的品级依次入殿,李仞一侧是郑安,一侧是杜寒英,于殿后出来坐在龙椅之上,山呼万岁。
平身之后便是各部各门奏言,今日李青棠并未想着出头,经陈州一事,她学会何为韬光养晦,此刻事情不算尘埃落定,她倒想将自己藏起来了。
……
……
……
“启奏陛下,臣无异议,只是此事鉴议院李大人最是知情,臣请陛下下旨,容臣必要之事可请李大人京兆府一叙。”
叙,该叙,得叙。
“青棠啊!”
“陛下,臣之后并无差事,不在鉴议院便是在公主府操持大婚一事,只要用得到,臣必好生配合京兆府清查此案。”
“如此……青棠眼下婚事最要紧,京兆府可请她前去问询,但尽量少些,莫要耽搁了她的大事。”
“臣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