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些东西,严昭家应是有人做官。”
三个拆开的礼盒内,给程颂的全是干货,樱桃干荔枝干葡萄干还有各种虾干鱼干。给黎仁诚的是一盒老参,年份他们看不出来,至少比当初黎家自己买的半支要强上许多。画砚那盒里全是颜料纸笔,不用品牌加持都透着一股贵气。
说起来这些都算不得稀罕物,若换个人看兴许只能说这东西不错,在云州府城也能买到,只是价钱高些。但程颂多少能猜出这几样都并非凡品,或说是精品中的精品,像是云州的干货就没这么大个头儿,老参更是难得,有钱也未必能买到,几盒礼物都透着浓厚的特供气质。
不过让程颂他们心中溢满暖意的并非这些礼品有多贵重难得,而是一看就知道这是严昭几人用心挑选过的,送的礼他们都能用得上,而非华而不实的样子货。
“明年等你知己再来,少爷给你们多做些好吃的。”
程颂对画砚许诺。
……
程颂是初春时节穿来的,如今已是大雪节气。前些时给城里两个大院搭砌火墙时忘了把秀才院一起修了。
现在只要散学回来,就只能在两个地方找到程颂,他自己屋里的火炕上,黎仁诚屋里的火炕上,全看当日的学习安排,不过还是他这屋居多。晚间是固定的集体学习时间,程颂这屋连着画砚和程胜的房间,方便几个孩子串来串去地请教功课。
程胜在私塾适应得不错,那里学生多,没人能像林夫子一样只盯着他一人,精神上没那么紧张,加上黎仁诚的不时辅导,功课进步得很快,人也开朗了许多。
严昭走后程颂带着弟弟回了一次青寿,林夫子已经离开了,但林春杏似是还没死心,总想把人请回来继续跟着程胜。
不过听儿子说私塾先生教得好,案首邻居也会指导他功课,加上老夫人反对,她也不敢多提了。
程父还经常住在农庄,也不知是秋日杂粮收成大涨膨胀了事业心,还是嫌烦继续躲着林春杏。
程颂对亲爹和继母之间的事从来没兴趣,看望过祖母后就带着程胜回学田了。
通过请教沈衍,程颂对大琞地域的了解清晰了不少。
这里整体的环境和气候与他原本的世界相差不大,云州的位置并没有他以为的那么靠北,只能算中部偏北,与北部边境还隔着好几个州府。
像如今这个时节,通往北地的运河早就停航了,而他们这里还有部分大商船会从南方运货过来,这也是为什么冬日云州能买到新鲜柑橘的原因。
严昭一行人是担心天气有变才在十一月返回京城,而实际上进了腊月之后云州这段运河才会彻底封航,初春前后又会再热闹起来。
码头停航前,王止还在继续帮程颂购买甘蔗,只是买回的甘蔗被分成了两部分,一半继续制作冰糖,另一半存入新挖的地窖,准备明年开春用来作种。
之前程颂不知道可以连续买好几月甘蔗,才会在县学租了一百亩荒地自己种植准备留种。
后来那一百亩地种了八十亩甘蔗,如今地里的甘蔗已经长到一米多高了,只是最近降温明显,长速也慢了些。程颂和黎仁诚几乎日日都去地里看看,好在河水还没上冻,甘蔗应该还能再涨涨,不过即使长不到最佳状态,提前收割作种也问题不大。
最近秀才院的娃娃们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每日晚间读书累了之后大家一起分个西瓜吃。
二十亩瓜田月初就收获了,说起来这时候的种子到底是差些,种出来的西瓜个头偏小,没有后世的沙甜,亩产量也不高,每亩地收了不到一千斤。
程颂不确定有没有土壤的问题,但即便如此也比没得吃强太多了。他嘱咐吴婶子和画砚,每日给采摘小队取西瓜吃的时候都留心挑一挑,遇到甜度高水分大的瓜就把种子留下来,明年继续种植前先优化一波种子。
二十亩地几千个西瓜程颂都没卖,不是送人就是自己留着吃。先是给村里每户送了五个,又给章家和谢家送了不少,县衙人多,送了三百个。
方四爷和廖阔那里还是王止帮忙送过去的,剩下的就留在学田,隔几日就往几处作坊送一些,当给大家补充个营养。
住在学田的孩子们和绢花作坊的人已经习惯了小东家的大方。南城门那边开荒建房的工人哪能想到进城做工不但工钱和说得一样高,日日都能吃上饱饭,还有稀罕的水果吃,每日的干劲儿都是足足的。
只盼着程颂的买卖一直好下去,自己能一直在这里做工,给全家人挣个安稳的日子。
农历的腊月就是现代的寒假时间,可惜大琞没有寒假,县学的课要上到腊月二十。
城里的作坊门口已经没有等着买货的客商了,但订单下了不少,都等着过完节或是春天通航了再来取货。程颂已经提前和黎仁宁沟通过,一定要留出至少半月的休假时间。
受灾那两个村子的工人要统计好回家时间,给他们统一包车,算是员工福利。
现在他这几间作坊在长宁甚至周边县镇都有了些名气,除了货物新奇,工人待遇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