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99章 新规划

第99章 新规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打从抓了个偷看未遂的贼人,整个佃农村都提升了警戒级别,但凡来个外人都会被假定为坏人,离开村子才能被排除嫌疑。

年前有货郎来村里卖货,一群小崽子追在人家后面跑,乐得货郎以为能做几笔大买卖。结果这些孩子只是跟着他,啥也不买,连那些特别受欢迎的饴糖干果都不馋,直到他走出村子范围,这群孩子才一窝蜂跑回去了,看得人满头雾水。

高大壮一家虽然搬离了冰糖院,但白天还要回去干活。新鲜甘蔗年根底下就用完了,最近他们夫妇每日都要把结晶好的冰糖晾干敲碎再分装。

高大壮还在院门两边各放了一根扁担,再有人敢爬墙偷看,一扁担就给他敲下去。

初十当天,路远的工人都回来了。南门外的荒田已经住进了三十多户,全家来的一家一个院子,个人来做工的十人一个院子。

程颂给这里起了个名字叫新南村,北门外将来建好房子就叫新北村,特色没有,就图好记。

舅父从去年来过的工人中挑了几个能干的当帮手,两个表哥和黎仁平都去了北门外负责招工监工。

过年期间长宁下了场大雪,土地湿润了不少。这几日天气回暖很快,两处新买的荒田都可以开始翻地了。

南门外去年种的绿豆没收上来,直接全翻到地里做了肥料。程颂的打算是南门外先种辣椒西红柿,北门外开荒之后全种甘蔗,如果还有空地就继续种辣椒,相较之下还是辣酱的需求更大。

开荒耕种舅父他们看着、绢花制作有黎仁宁,做吃食有舅母和吴婶子她们帮忙,印书坊的工作计划是程颂自己制定,崔勇晚上回来把当日做好的数量报给梁言。所有作坊的事务都捋顺后,程颂拿出了最新的招聘启示。

这一次招的是讲课的夫子,算术课不能再耽搁了。

大琞的科举取中比例不算高,苦读几十年没有功名的人不在少数,想招些读过书的人做工算不得太难。

不过程颂这次招人比之前要严格许多,不仅要识字,还有些其它要求。

“除了识字,还要身体好,能久站,声音洪亮。”

“满足这些条件还要通过考试才能上工,这诚颂书坊的要求甚是奇怪。”

“是啊,还需有耐心,对学子的提问不可敷衍了事,他那里的学生难不成非富即贵,连戒尺都挨不得了……”

茶馆中,一些人边喝茶边议论门口贴的招工告示。上面说是招夫子,可夫子不就是教人读书识字,看学问即可,怎么还要求能久站身体好,又不是去军中教人舞刀弄棒,猜不透。

“算术课是要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给大家讲解计算过程,站一会儿就累、说一会儿就喘,如何授课。”

“我这里的学子多,一个教室五六十人,提问的自然也多,没个好身体可应付不来。”

“基础的算学是面向所有百姓,与诵读课一般,听课的有幼童可能也有老人,自然需要多些耐心。”

程颂给来串门的章清谢驰做着解释。

“算术课要开在教学处吗?”谢驰问。

“前期是,等书院盖好就换地方了。”

“书院?”章清和谢驰难得同步了一回。

“是,北门外那七千亩荒地,我打算留出五百亩建个书院。”

程颂轻松道,作坊里的孩子越来越多,不能总这样毫无章法地上课,可集中在一处又没有地方,夫子也不够,年前他就开始琢磨办学的事了。

如果在现代办学,场地和资质两道难关就能卡死九成想办学的人,而在大琞,这两点反而是最简单,起码对当前的自己而言很简单。地价便宜,一下就买了七千亩,分出些盖个学校毫无负担。

办学手续更不算难事,这里随便一个读书人就能收学生办私塾,去衙门登个记即可,根本没有什么资质要求。

不过办学的事他只和黎仁诚商量过,其他人都还不知道,乍一听确实像胡话,更别提什么五百亩,普通的私塾通常就开在夫子自家院子里,长宁的县学都还不到六十亩。

县学只是读书住宿,六十亩完全够用了,可程颂打算建的书院还要有操场、有作坊,要预留未来扩建的地方,左右地价便宜,地方就留得就宽松些。

不过具体的校内布局还要详细规划,他就没和这两人多说,反正他俩也习惯保持期待了。

招聘算术课夫子的启示也寄到了云州与合山,没几天就有人赶来应聘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