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多包点,炸好了带火车上,泡在热粥里吃。”
“好。”
出发前的准备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现在只需要好好过个团圆年。
为此向来节约的王美华还买了对联、福字、鞭炮,悄悄在院子里摆了点心,煮熟的猪肉和酒祭天。
家里人虽不多,弄得还挺红火热闹。
严清泽剁完猪肉,凑过去包饺子,包一个漏一个,被王美华赶出去,只能陪着宝丫放鞭炮。
饺子煮好后,王美华让琳琳送了一份给住在知青点里的何承铭。
安然见了,悬着的心缓缓落下。
比起严清泽她更在意婆婆的想法,确定她真的不介意那段婚姻才安下心来。
吃完饺子,王美华准备了一只鸡,一包富强粉,两斤糖、鸡蛋糕、两瓶酒和两包大前门,让严清泽陪安然回娘家。
严清泽将东西挂在车头上,载着安然和宝丫来到王家。
王建军和李冬梅高高兴兴地把他们迎进门,王家其他人也很高兴。
只有赵晓丽表情有些奇怪,看安然的眼神就像在看成了精的狐狸一样惊奇。
半个月过去了,只要提到村里最有出息的严清泽死而复生一事,必然会提起他和安然复婚一事。
年底人们来往多,闲得无聊聊八卦,这事迅速传到了外村,传到县城,两口子的知名度不亚于电影里的明星。
甚至还有不少人跑来看传说中的狐狸精有多漂亮,被严清泽抓住赶走。
对此安然也很无奈。
她是真没想到两人复婚一事影响这么大。
好在明天她就要离开了,附近也就邻村的陈胜利和严清泽在同一个军区。
三人在王家吃完午饭,回家前安然被李冬梅叫住,跟着去她屋里。
李冬梅取出一个老式铜皮盒子,用钥匙打开,取出一份房契。
“这是我们去沪市接你时老爷子留给你的,本来结婚时就该给你,但你大伯不放心,想要留一手,直到现在你要跟着去部队,给你留着以后不管发生啥事都有底气。”
安然接过房契,对于沪市的家印象有些模糊,只记得是一栋两层的小洋楼,有个暖和的壁炉。
家里不算多么富贵,虞老爷子是大学教授,大半辈子教书育人攒下钱买了这栋楼房,没想到年老时唯一的女儿和女婿葬身大海,留下年仅四岁的孙女相依为命。
之后的三年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再一次昏迷后怕自己撑不下去,无人照顾孙女,只能联系上远在北边的女婿的大哥,让他把孙女带走。
安然被带回红河村第三个月月底,王建军收到虞老爷子去世的消息,葬礼是他学生们操办的,两口子只能带着安然前往他的坟头拜祭。
从此,安然跟着王家人生活在了红河村。
“谢谢你和大伯这么多年的照顾。”
这份房契其实不给也没什么,但大伯和大伯母给了,道谢是必须的。
更别提他们还照顾了她整整十二年。
李冬梅笑着说:“你别想太多,我们照顾你是应该的,先不说你是建文唯一的女儿,六二年这边闹饥荒,村子里死了好多人,要不是你们家寄粮食过来我们也很难撑下去。”
安然也是知道这事的。
在她来到红河村时,大伯对着三个堂兄耳提面命虞家的大恩,要他们保护好自己别被人欺负。
李冬梅:“本来这事该由你大伯给你的,但他心里还是过不去。”
安然抿唇,将房契放进随身携带的布包里。
父亲王建文是老王家最小的儿子,大伯看着他长大,对这个弟弟就跟亲生儿子一样看重。
王建文从小聪明机灵会读书,王建军供着他读完大学,亲自送他到沪市的船厂工作,却没想到他爱上了当地的姑娘虞馨兰,一头扎进去,抽不出身。
虞老爷子只有虞馨兰一个女儿,不让嫁人,只肯招婿,王建文先斩后奏当了上门女婿,把好面子的王建军气个半死。婚礼他都没去参加,弟弟寄来的东西和钱都不肯收,两口子过年厚着脸皮上门拜访为了不被外人知道弟弟入赘一事才让他们进门。
兄弟俩的关系一直很僵硬,直到饥荒那几年才开始破冰,但王建军觉得这个时候和好等于向虞家索要粮食,想把借的粮食还完再登虞家的门,却没想到粮食还没还完就收到轮船翻了弟弟和弟媳葬身大海的消息。
大伯一直很后悔,只有喝醉酒时才会一遍一遍地念着父亲的名字,后悔没和他早点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