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听见这个数,差点没气的厥过去,还是忍了又忍才只发出了一声质疑。
就算他失忆了,他也能确定自己的腰带跟玉冠绝对不止这个数,怕是要翻个百倍不止。
可是这家人眼皮子太浅了,被人宰了还不知道,得个四十六两银子就开心的不得了。
娇娇儿却很是欢喜,她并没有注意到少年的异样,只当少年也是为能当这么多银钱开心的,发出喟叹后便连连催促宋母将包袱打开看看,她还没见过这样多银钱呢!
四十六两……她有钱去报考童生了,她也能有功名了。
临江城学风盛行,虽然官家提倡女子也入学堂,但是总归是男子读书的多,女子读书的少。
但是十年前,临江城横空出世了一个天才,便是宋居寒,她也是宋家村的姑娘。
她娘早死,由村长父亲拉扯着长大,自幼同男子一样六岁入学读书,十二过了童生,十四岁考了秀才,十六岁参加院试拿到举人,十八岁参加殿试被圣上钦点为探花。
也是本朝第一个女探花。
自她以后,临江城便十分重视起女子的教育来,不但设了官家学堂临江书院,不收取束脩,还十分鼓励女子入学。
宋家村因为出了宋居寒这么个凤凰,也愿意挤出些钱财来供给在官家学堂读书的孩子,免费提供笔墨纸砚,以减轻家里负担。
娇娇儿便是受了宋居寒益的人,宋家村里自小听着宋居寒的传说长大,觉得她这样厉害,自己也是宋家村长大,不能给她丢脸才是。
只是现实更加残酷,她虽在算学上遥遥领先同龄人,但于八股上却是没什么天分,虽然先生说她考个童生不是问题,但是宋母却舍不得花这个钱。
一则是女子读书再好,以后也是要嫁人生子的,她舍不得女儿跟宋居寒一样去京都闯,太艰难了些,而她天分也没那样高。
二则是穷人不光银钱上面穷,人口上面也穷,劳动力稀缺,娇娇儿若是去考,前面要花不少银钱时间去供,家里还有一个儿子,实在供不起。
愿意供娇娇儿读些书,也是因为家里基本上不要出什么钱,加上读了书的女孩儿出去谈人家更有优势,更多的宋母是供不起了。
娇娇儿自己也知道,心里虽想考,却从来都不说。
这四十六两银子,就像一场及时雨一样,仿佛是老天爷也知道她想读书,给了她这样一个机会去考试。
宋母将包袱打开,果然是四十六两银子,只不过都剪碎了,又重又多,还换了些零碎铜钱。
她先给少年看:“这些就是你的金腰带和白玉冠换的银子,你放心,这些银子我定然都用在你身上,保准你养好身子。”
少年看着破破烂烂不成样的银子,勉力笑笑:“那就多谢婶子了。”
都?
娇娇儿见宋母的举动,听着她的话,心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后面说了什么她都没听见了。
好不容易挨到出了门,娇娇儿拉住宋母,悄悄地问:“娘……全给他用吗?我能不能用一点?”
她是少年的救命恩人,这些银钱既然是他报答救命之恩的,那她用一点点,只用一点点,没关系的吧?
“你要做什么?想去考童生吗?”知子莫若母,宋母如何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他若不是临江城里的人,这些银子还要给他去找家里人,加上他受伤将养总要用些好东西,这些银子还是不能乱动的。”宋母严肃道。
哪怕已经知道宋母就是这个打算了,娇娇儿也还是想要争取,她道:“考试加住宿等费用,只要二两银子……”
“只要?娇娇儿,若是按你这样说法,这四十六两银子也只有四十六两。”宋母打断她。
这便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娇娇儿忍住夺眶的泪,咬着下唇不吭声。
漂亮的少女委屈隐忍的模样,宋母看着也心疼,她的手臂上还挎着包袱,沉默半响,安慰道:“你现在年纪也还小,压一压也不打紧,他不过随身物品便这样值钱,等给他找着爹娘了,他给的报酬定是足够你去考试,到时候只要你想去考,我都让你去。”
过了年,娇娇儿便十四了,要不了两年,宋母便会给她说婆家的,穷人家的女孩子都嫁的早。
到时候宋母就会说:“何必浪费钱去考呢?这都要嫁人了。嫁了人在家里相夫教子便好,留点钱压箱底不更好?”
总而言之,家里是不会给她钱去考试的。
她勉力笑笑:“那好,那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