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陶绾料想的没错,次日下了早朝后,元成帝就已经宣她进宫了。
临走前,陶纤拉着她说道:“绾绾,我知道你从小就是有主意的,我说什么也拦不住你。可只要有一丝机会,你都要记得我在等你,记得平安回来,让我看看你。”
陶绾冲她重重地点头,“我会的,姐姐你也记得要小心。”
……
御书房
元成帝拿过她手中的调令,看向她,女子双手交握,今日她身着秋香色云锦长衫,看起来沉静娴雅。
他默了默,手一挥,“坐。”
陶绾一怔,她看一眼元成帝,只见他轻笑道:“怎么,你觉得朕会顺着傅守仁的要求,将你打几个板子,再丢出宫?”
陶绾;“……”
她摇摇头,没敢说她想的比他说的还要严重。
她端正地坐下,又听元成帝道:“不过你昨夜闹出来那么大阵仗,朕也不能不罚你。”
罚是要罚的,毕竟昨夜陶绾把太师府烧了大半,不过她烧太师府归烧太师府,偏偏又让人守在附近,以防火势蔓延。
听人禀报时,元成帝都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陶绾悄悄抬眼打量着上首的帝王,他眉眼柔和,面容俊朗如玉。看得出来,魏承意那双眉眼便是随了他。
“这样吧,朕就罚你到护国寺去抄一个月的经文。”
陶绾扯唇,连忙站起来福身道:“是。”
看她这样,元成帝又道:“你安心去,齐陟若有消息,朕便命人告知你,你可满意?”
陶绾瞬时觉得眼前帝王亲切了许多,却又听见他说道:“你满意了,那还请你帮朕做件事。”
话音刚落,就听门外内侍禀报道:“陛下,付大人书见。”
……
从御书房出来,陶绾就撞见了同玉,她身后跟着魏承意。
小孩子长得快,几个月过去,他个头又窜了窜。
“舅母,他们说,父皇要把你赶去护国寺。”小家伙拉住她的一根手指嘟囔。
陶绾倾身帮他理了理衣领,笑着说道:“过阵子我就回来了,等到时候我再进宫来看殿下,好不好?”
魏承意撇嘴,他紧紧攥着陶绾的手指,怎么也不肯撒手。
同玉低头摸摸他的头发,轻声说:“你舅母向来是说话算数,她说会来看你就一定会的。你现在拉着她不放,说不准皇叔就会罚她更狠,你总不想吧?”
小娃娃红了红眼眶,连忙松开手,“好。”
又安抚了他几下子,同玉便吩咐宫人将魏承意带回去了。
陶绾看向同玉,轻声道:“你也别担心了,会没事的。”
此时已经入秋,宫道两旁的树叶已经开始泛黄。
“七年前,皇婶生下承意后就去了护国寺。”同玉陪她往宫外走,叹气道:“提起来护国寺,他比谁都要害怕。”
陶绾抿唇,七年前虞将军罪名定下后,满朝文武都上书请求废后。
然而当时元成帝下旨仗杀将军府所有亲眷,齐陟也被人关进大理寺,独独虞念苏仍被留在宫中。
生下魏承意后,她就被关进护国寺。
“碍于朝中大臣,皇叔不能插手她的事情,他这时候关你进去,就是想让你保她平安。”
陶绾抿唇,方才元成帝虽没来得及明说,但她也已经猜到。
这样也好,反正她终究是要这么做的。
抬眼时,陶绾见到同玉一脸忧色,她伸手握住同玉的手,轻声说道:“你别太担心了,一个人在宫中,千万要小心。”
“不是,”同玉拉着她说道,“我不知道应不应该告诉你这个事情,但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要跟你说。”
她踮起脚尖凑在陶绾耳边说道:“皇祖母是不大情愿她会有机会回来,若你插手这件事,那恐怕将来皇祖母也……”
陶绾拍拍她的肩膀,“我知道了,多谢你能告诉我这个。”
方出宫,陶绾便被送到了护国寺中了。
她进了寺中,即便有心打听虞念苏的下落,寺中人的嘴巴总是很严实,如何也不愿透露半字
……
一连过了半月,已入深秋。
这日,陶绾坐在禅房中抄写佛经,忽然听到一阵嘈杂的声音。
她连忙走出去探头,却又被人拦住。
进了护国寺后,她便一直被关在禅房中。
陶绾看着门外的守卫,温声道:“我看那边乱糟糟的,出什么事了?”
见这两人均不说话,她抿唇触动自己手上的镯子,毒针迸出,两个守卫倒地。
她连忙就跑了出去。
一阵脚步声传来,陶绾望去,就见到一群身着银甲的人走过来,她连忙躲进暗处,却见他们骤然停住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