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一个不爱之人,这其中的滋味,又有几人能懂?
可她深知这场婚姻乃是为了晋国的安定大局,她必须担下一切苦楚。
*
可惜晋国的安定不会持续太久,山雨欲来,王静之为了防备刘裕的逼宫,调动了禁军严守皇上的寝宫,却招来弹劾。
晋帝依旧如往常般呆滞地坐在宝座之上,仿佛这世间的纷扰都与他无关。
刘裕党派的一位御史大夫,缓缓走出队列:“国舅爷王静之,你滥用职权,私自调集禁军围堵皇上寝宫,此举恐怕有违国法,更可能引发朝纲之乱,你可知罪?”
王静之面色不变,沉稳地回应:“诸位公卿,皇上的病情我们都有目共睹,我所做之事,皆是为保护皇上的安全所为。前因后果,自是不容争议。”
刘裕在一旁,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中闪烁着阴鸷的光芒。
他缓缓开口:“皇上的痴呆,确实令人忧心。我前几日与皇上议事时,他竟已痴傻到不认识玉玺了。若如此下去,又如何能颁布重要政令,统御天下呢?”
他环顾四周,见众多大臣纷纷点头表示认同,心中更是得意。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王静之,继续道:“因此,我提议增设符玺御史一职,专门负责掌管皇帝的玺印,以防万一。”
众大臣闻言,纷纷表示赞同:
“宋公的提议甚好啊。”
“我也觉得可行。”
“……”
王静之心中一沉,他深知刘裕此举的用意,却是无法反对。
而刘裕并未就此罢休:“此外,鉴于世族膨胀、各方叛军横行不止,我建议增设典签官一职,专门监督藩王的一举一动,以防他们心怀不轨。”
这个提议再次得到了众人的认可,众大臣纷纷表示支持:
“我等附议。”
“此计甚妙。”
“……”
王静之望着这一幕,只觉心力交瘁。
他转头看向呆坐在宝座上的晋帝,目光中满是痛惜。
这痴病之躯的皇帝,又如何能抵挡刘裕的野心呢?
他心中默默叹息,却也知自己已是无能为力。
*
南宁得知了朝堂上发生的事,刘裕此番举动,分明是效仿曹操,意图借助皇家威仪,笼络各方藩镇,以实现其篡位之野心。
是夜,她再次单独召见了王静之。二人对席而坐,气氛沉重。
王静之苦笑一声:“刘裕野心勃勃,行事毫不遮掩。而我们,却只能谨慎行事,步步为营。“
南宁公主放下茶盏:“我们必须早作打算,不能让自己白白成为他的棋子。继续留在朝堂上与他硬碰硬,只会让我们陷入被动,落个无用的下场。”
王静之思索片刻,决绝道:“公主放心,我定会竭尽全力,寻找机会,确保您和皇上的安全,绝不会让刘裕的奸计得逞。”
南宁公主望着王静之,面露担忧:“舅舅,我理解你的想法,但你也需保重自己。若能寻得一条出路,自是最好;若无法如愿,我们也需保全自身,方能图谋后计。”
王静之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忧虑都压在心底。
他郑重地回应道:“放心,我会想办法的。我们王家世代忠良,绝不能在此刻倒下。”
两人相视一笑,苦涩蔓延在心中。
南宁公主望向远方,仿佛能穿透重重宫墙,看到远嫁边关的锦绣公主。
“若刘裕真有心反叛,我鞭长莫及,锦绣在那边,孤立无援,实在让人放心不下。再者,鲁彦手握兵权,他的立场我们始终摸不透,我真怕……”
王静之轻轻叹了口气:“公主殿下莫要太过忧虑,目前看来,刘裕还是很信图谶的,他最多会带着司马德文逼着皇上退位,自己并不会轻易冒头。至于鲁彦,他的心思确实难以捉摸,不过好在他心系百姓,应该不会做出太过分的事情。最差的结果,无非是他自立为王,但我想他应该还不至于此。”
南宁公主秀眉紧蹙,忧虑之色更甚:“即便如此,我还是怕锦绣在鲁彦那里过不好。她远嫁边关,本就孤苦无依,若再遇到什么变故……”
王静之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公主放心,我会想办法与鲁彦取得联系,探探他的口风。锦绣聪明伶俐,定能得鲁彦喜爱。我们只需做好我们的准备,静待时机便可。”
南宁公主闻言,轻轻点了点头,但眼中的忧虑并未完全散去。她轻咬下唇,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片刻后,她缓缓开口:“舅舅,你说我们是否应该做些什么,来防范于未然?”
王静之沉吟片刻,道:“目前我们不宜轻举妄动,刘裕的耳目众多,稍有不慎便会打草惊蛇。不过,我们可以暗中联络一些忠诚于皇室的大臣,共同商讨对策。同时,也可以加强皇宫的守卫,以防万一。”
南宁公主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她轻叹一声,道:“希望锦绣能够平安无事。若她有任何闪失,我定会内疚不已。”
王静之拍了拍南宁公主的肩膀,安慰道:“公主殿下莫要太过自责,锦绣远嫁边关,是为了晋国的安宁。她身为公主,自当担起这份责任。我们只需尽力而为,相信她会理解我们的。”
“嗯。“南宁公主轻应一声,随后拿起茶杯,缓缓品了一口茶水,目光却变得深邃而凝重。
她身为公主之尊,在这权谋车轮中,竟若风中残烛,孱弱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