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礼即刻现身,单膝跪地。“公主有何吩咐?”
南宁公主整理着衣袖,淡淡地问道:“刘裕那老贼,如今身体状况如何?”
霍礼眉头微皱,似有不忍:“回公主,刘裕近来确实身体每况愈下,朝中已有议论,恐其亲征之事将要托付于太子刘义符。”
南宁公主嘴角的笑意更甚,“不,我们不能让刘裕如此轻易地死去。他若死在病榻之上,我多年布局岂不功亏一篑?”
她神色狡黠,“你需暗中助他恢复些元气,让他能亲自踏上战场。”
霍礼面露惊异之色,却不敢多问,只得领命而去。
南宁公主轻轻抚摸着桌沿,目送霍礼的身影在夜色中消失。
让刘裕死在战场上,不仅能掩盖她的秘密手段,更能借北魏之手削弱宋国国力,而刘义符的稚嫩与无能,正是她日后图谋大业的最佳契机。
刘家欠晋国的,迟早要一一讨回。
*
皇帝寝宫内,刘裕静静地坐在御案前,揉了揉眉心,不去看案几上堆满了军报和战略图。
这几日他就北魏入侵一事烦恼着,反复思量着,希望找到一条最佳的应对之策。
“咳咳……”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了他的思绪,刘裕捂住胸口,脸色更加苍白了几分。
就在这时,他突然意识到今天的身体好像好了不少。原本那如刀割般的疼痛似乎减轻了许多,连呼吸也变得顺畅起来。
他微微一愣,随即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难道,这是天意?”刘裕心中暗自嘀咕。
他缓缓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外面漆黑一片的夜空,心中已有了决断。
“来人啊,宣朝臣觐见!”
不多时,朝臣们便纷纷赶来,跪在龙椅之下,恭候圣旨。
刘裕坐在龙椅上,扫视着下方的众人:“朕的身体已有所好转,所以决定御驾亲征,以彰显我大宋的威严与决心!”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众臣们面面相觑,脸上尽是惊愕之色。
皇上此举实在太过冒险,若有个万一,大宋江山社稷何以为继。
刘义符同样忧心不已,他原本以为,这次可以趁着父皇身体不适,替父皇亲征,立下赫赫战功,从而稳固自己的地位,没想到父皇竟然会选择亲征。
刘裕抬手示意众臣安静,随后将目光转向了刘义符:“义符,朕封你为太子,负责朝政。你需要稳定朝纲,统筹国家大事。”
刘义符闻言一愣,随即激动起来。
虽然不能用军功来给自己增添筹码,但成为太子负责监国,同样是一份莫大的功绩。而且,这样一来,他也不必再担心父皇不愿放权的问题了。
他站起身来,向刘裕行礼:“儿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厚望。”
刘裕点了点头,面露欣慰:“众爱卿,朕的决策已定,望你们辅佐太子,共同守护我大汉的江山社稷。”
众臣纷纷跪拜,齐声应诺:“臣等遵旨,誓死效忠陛下,太子殿下。”
*
司马茂英坐在铜镜前,梳着乌黑的长发,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
她得知刘义符被封为太子的消息,心花怒放,自觉又有了炫耀的资本。
“太子殿下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封号,真是可喜可贺啊。虽然他如今对我态度冷淡,但总归他还是保留了我的地位,该去恭喜恭喜才是。”
她唤来丫环,吩咐道:“去,准备一碗鸡汤,我要亲自送去给殿下。”
丫环领命而去,不多时便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
司马茂英接过鸡汤,小心翼翼地走向刘义符的书房。
她轻轻敲门,声音温婉:“殿下,我带了些鸡汤来,听说对身体很有益。”
书房内,刘义符正埋首于书卷之中,听到敲门声,眉头微皱,不耐烦地喊道:“没时间喝汤,你可以离开了。”
司马茂英却不以为意,依旧微笑着说道:“殿下,喝上两口吧?这是我亲手煮的,用上好的药材调制而成。”
刘义符抬起头,目光冷漠如霜:“我已经告诉过你了,我没兴趣。你可以离开了。”
司马茂英的笑容僵在脸上,她感到一阵失望。
她强忍着泪水,哭诉道:“我只是想看看你,关心你而已。”
刘义符却毫不动容,冷冷地说道:“不需要!滚出去!”
这句话如一把利剑刺入司马茂英的心口,她愤怒地质问:“为何南宁对你如此冷淡,你却总是去找她?我哪里比不上她?”
刘义符闻言,思索了片刻,然后回答道:“对啊,我还没和南宁好好分享我的喜悦呢。”
说完,他起身离开书房,留下司马茂英一人独自伤怀。
想到自己在刘义符心中的位置如此微不足道,那种被彻底忽视的感觉让她几乎无法呼吸。
司马茂英愤怒到面部扭曲,紧握着拳头:“我不会就此罢休!南宁,我要让你知道,司马茂英才是最适合太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