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武术在巴蜀内自古有名,战国时峨嵋山曾有名为司徒玄空的人编了一套攻守灵活的“峨眉通臂拳”,被徒众尊称为“白猿祖师”。
周立行者一番阴差阳错,跟一个头顶长白毛的猴王打了这么久,再接触到峨眉通臂拳的时候,如醍醐灌顶,自然而然融会贯通。
毕竟是猴狲舵把子,战力必须要强,他的这通臂拳,打得神形兼备,还颇有禅意。
山顶的和尚们听说有这么个小和尚,也是好奇,邀周立行到峨眉山顶看佛光,和他切磋拳法,同时也教给了他拳术以外的其他武术,如变化之后的通臂掌、通臂连环刀、通臂连环棍,以及白猿刀、双刀、花枪、双剑、单剑、短剑等练法。
周立行在山上也没啥子事,别人敢教,他就敢学。别人不教的,过目不忘的他也敢偷学。总之,日子过得充实得很。
习武是个力气活儿,小孩子打熬筋骨更是需要营养。活动量上去,饭量跟着也上去。
在寺里,虽说不杀生不吃肉,鸡蛋豆腐还是管够的,可周立行还是不可避免的馋肉了。
于是,静空发现,他的静善小师弟眼神越来越绿,不是盯着天上飞的鸟,树上跳的松鼠,就是林间奔跑的野鸡,时不时跃动的野狸子。
一眼看过去,杀气腾腾的!
甚至半夜睡觉的时候,他都听到周立行磨着牙咽着口水,还说着:
“钵钵鸡……藤椒鸭……烟熏腊肉……麻辣香肠……红烧牛板筋……卤水麻辣烫……卤肉咔饼子……”
静空:“……”
大半夜的报的全是好吃的,这还让人怎么睡?!
毕竟静空也是从大户人家来的,没出家之前也是钟爱美食。平时里没人念叨就算了,现在夜夜听这些,那还得了!
佛心不稳啊!
在连续五天周立行睡着做梦都心念念第报肉菜名后,静空发了狠,用一整天的时间,在厨房给周立行干出了一桌素宴。
菜籽油、花生油、核桃油、酱油等素油全部用上,雪魔芋、腐乳、豆干都拿出来,用素食给做出了肉菜的模样和香味,甚至用豆腐给做出了腊肉香肠的模样!
“我偷怂的小师弟,你就当这个是肉,吃吧,了个心愿,以后别半夜三更的念叨了!”
静空眼袋淤青,他是真的遭不住了。
再不给小师弟点素肉吃,这小师弟怕是要漫山遍野地杀生了……
这一顿饭,周立行吃得肚子滚圆,老主持也饱了口服,其他僧人都蹭了菜,还被一些香客看上了。
至此之后,静空不得不在厨房帮了很久的忙,香客们平日里大鱼大肉也不一定天天吃,偏还愿意爬山而来,只为吃一口素肉。
小孩子能吃就能长,有了师兄的专门投喂,周立行的身高体重迅速追了起来,甚至抽条得比同龄人还略高一些,肤色也褪去了黄气,白皙起来,那秀气的五官便再也埋没不住。
来寺里上香的一些太太小姐,有时候会打趣周立行,说这静善越来越不像小和尚,倒是秀气得像小尼姑了。
周立行听了气得晚上多吃了一碗饭,第二天拿菜籽油把脸涂黄,发誓要像和尚不像尼姑,让全寺的人笑话了好几天。
山中岁月缓,忽瞬已三年。
1935年,十五岁的周立行身量长开,他的五官灵动,身姿舒展,气质中那股子狠劲也淡了许多。
也许是热爱林间与猴子们戏耍,他的体型依旧劲瘦匀称,爆发力十足却并不显得魁梧,看起来倒是少年英俊威武,惹得香客们极为喜爱,再也没有人调侃他像小尼姑了。
也许是跟静空同吃同睡的缘故,周立行和静空行走坐卧等神态,愈发有些相似,别人乍眼一看,还以为是两兄弟。
静空则是真的把周立行当成了自己的小弟弟,对他十分的好。
*
老主持年纪越大,便少外出走动,更喜欢留在寺里点释。外出的事情,基本都是大师兄静诚代劳。
前来上香抽签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老主持多年积攒的人脉也广,闲暇之时,总有香客居士或其他僧人来喝茶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