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上而下边走边聊,有的楼层只在外面走马观花,而是有的楼层去了内部转了一圈。
安北工厂的员工现在并不多,不到两千人,其中以研发、测试、维修这三类占主体,其余的后勤辅助生产等加起来还不到五百人。
高廉为这个比例暗暗感到吃惊,真正负责车间生产才三百来人,少之又少,最重要的是,就连这三百人也基本不进车间,集中于生产总控中心,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接收AI传回来的数据,包括每日生产计划安排,故障维修安排,生产风险分析及备用方案,针对AI提出的方案进行整理判断,如非必要,不进行干涉。所有信息全部由AI统筹收集汇总分析,并传递到研发、销售、维修等其它各相关部门,充当AI的最后一道保障。
因为智能生产和AI的介入,生产管控所需要的人数大大减少,但所需要的能力与经验却越来越高,安北工厂这三百人是荣景掏空了其它几个旧工厂的人才库,又重金从外面挖了几十人,才凑齐的最小人数,个个宝贵的很,潘越将他们安置在了二十四层。
三百人分为三班轮转,保证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每个班平日一半人在总控中心轮值,一半人在办公室待命。但现在新工厂正在调试,今日当班人员全部在总控那边忙活,“你入职以后免不了跟他们打交道,现在人不在,下午我领你去总控那边认识认识。”潘越随意地指着空无一人的办公区对高廉说。
高廉笑呵呵地回他,“那是,以后怕是交锋不少,免不了要让潘总当裁判的。”
一句话让潘越心情更舒畅了,又哈哈笑起来,“那你现在可要多说几句好话,要不然到时候我给你小鞋穿。”
高廉被潘越随口的玩笑弄得哭笑不得,不好再引伸开来,开始转移话题,“那下一层是?”
潘越引着他回电梯,“下一层也没人,是预留的,准备留给信息监管部门,你也知道,生产信息多又杂,想从这海量数据里分析出有用的东西来,光靠一两人是没用的,所以我准备成立一个生产信息监管分析的部门,专门优化改进生产系统数据收集,优化维护AI系统。虽然说AI是找的专门的信息公司做的,但我们也已经跟对方谈妥了,后续所有数据移交给我们,我们自己要有维护维修优化改进的能力,这一层就是为这个部门准备的。”
听到这里,高廉恍然大悟,懂了潘越为什么执着于他,这么宏大的数据系统,这么智能化的AI程序,没两把刷子拿不下来,而国内,也确实没几个有这能力的人。
高廉安下心来,他一直对潘越和荣景对他如此看重的原因耿耿于怀,生怕有什么不明之处,以至于自己节操不保,但既然是冲着技术而来,高廉在这方面还真没怕过。
高廉很高兴潘越更看中他的技术,而不是别的一些东西。
潘越继续领着他往下走,并再去多做解释,对于高廉这样的专家,有些话无需多言,只要让他看到,他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继续介绍底下五层,“从十二到二十二,这几层都是研发的,安北工厂投产以后将会有个试制车间,所有试制品将在试制车间生产,经测试合格可以量产后再转到生产车间大批量生产。”
研发楼层的保密程度特别高,不方便外人进入参观,高廉站在研发大门外稍微张望了两眼,“这个试验工厂也是AI统管?”
潘越点头又摇头,“是也不是,这个试制车间不太大,不到生产车间的一半,因为是试制,各种规范不全,可以说整个安北工厂人工介入程度最高的地方,所以采用的是半AI半人工,AI制定初步计划,生产总控需要根据研发提交的需求人工干预计划,保证研发各项目开发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验产品生产和小批量试生产,同时需要小批量过程中试验产品各方面能否达到量产化的要求,不能就退回研发改进,合格才能转大车间投产。”
高廉点头表示理解,“试验品确实不宜全部交给AI,会对正式品产生比较大的冲击。”他继续追问,“那试制车间的设备这些同生产车间用的都一样?”
潘越很高兴高廉追问细节,“还是你经验丰富,不像我们现在那女负责人,从来没问过,也不知道考虑没考虑到这个。当然不一样,不过区别不太大。当前阶段也只有试制车间的全部设备齐全了,生产车间的设备在陆续入场调试,怎么也得等调试好了才能正式开始。等你过来,我发清单给你,你先看看清单里的设备。”
高廉笑眯眯的,“先参观,先参观,我还有好些疑问想潘总给我解惑呢。”
潘越并没有意会高廉的话,“行,我们接着往下,下面几层都是设备维修的地盘,我们路过就行,说实话,虽然给他们在厂区建了几个维修站,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喜欢把这些坏的,故障的东西带回大办公楼,办公现场不太整洁,你多见谅。”
高廉连忙表示理解,“理解,理解,故障维修嘛,人多力量大。”
潘越一边按电梯按键,一边吐槽,“也亏得现在只有个试制车间在运转,要是车间全开,我都害怕七层楼不够他们祸祸。”
他领着高廉随意逛了几层设备与维修部地盘,正如潘越所说,设备部一片繁忙,进入设备调试阶段,设备要接手新设备,维修也要跟厂家对接维修保养细节,如今这个阶段最忙碌的就是他们了。
从设备维修出来,潘越抬手看表,“下面几层是行政管理跟后勤部门,就不去了,现在已经快十二点了,我领你去食堂,我们一起用个工作餐。”
潘越领着高廉去了二楼,转入了一条外连的通道,视线从从通道向外延伸是又另一幢楼,十层的高度,两幢楼中间的大片被一片两层建筑覆盖。
高廉跟着潘越去了天井两层,进去后潘越领他在窗户边位置坐下,从这个角度看去,楼下人来人往,一派繁忙。
高廉看了几眼,”这里是食堂?怎么没什么人?楼下是什么地方,人真多。”
潘越被高廉逗乐了,“这是小餐厅,用来招待人的。楼下那个是员工食堂,这幢楼里的人都在那儿吃饭,人当然多。”他话音一转,“今天你还是客人,沾你的福,我们在这儿混一顿,下次,你就要挤楼下大食堂了。”
高廉闻言再度向下望去,他觉得挤食堂这个任务,委实有点艰巨,一时间差点萌生要不还是去锋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