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渐高,芒种的风拂过两岸的金浪。
田间,农夫们弯着腰,手中的镰刀起起落落,割下的麦秸在脚下被堆成一垛又一垛。
远处,牛车缓缓前行,载着今年的好收成。
农田里陈阿达几人,一边割麦,一边胡天侃地的聊着。
“阿达,你家今年这收成不错啊,瞧瞧,这人多就是好。”
“哈哈,都是托了大将军的福,咱们才能有今日的好收成啊!”
“是啊是啊。要不是大将军大义,允我等入城,还分给我们荒地,我等如今还是那城外的流民,过着朝不保夕的苦日子呢!”
“我听我那大外甥的娘家舅舅说,大将军这次带兵打仗不仅大获全胜,还重新收复了河内郡,如今新任的河内太守,还是他亲自任命的呢。”
“大将军可真厉害啊!”
“那是,大将军可是我们的大恩人啊!许都有大将军在,我们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是啊,就是可惜我娘她们,要是当时再坚持几天,就不会. . . . . .”
回忆到伤心处,李二牛一个大男人也忍不住涕泣涟涟。
周围人也被他的情绪所感染,忆起了流亡时惨死的亲人们,都纷纷低头,掩面痛哭。
哭了一会儿后,大家又开始手脚麻利的收庄稼,毕竟活着的人,还有希望,还要生活。
自诸侯各自为政以来,战乱纷起,百姓们流离失所,田园荒芜,饿殍遍野。
无数的良民被迫背井离乡,沿路乞讨,只求裹腹,有的地方更是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乱世中的人们,连活着都是艰难。
祢和深知民以食为天,农为国之根本。
于是在军屯之策以外,他还向曹操建议鼓励招募流民,按人头分给他们荒地,让他们得以安居,重拾耕种之业。
而祢和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美美隐身,充当起曹操背后的工具人。
这不仅为曹操在百姓间博得了美名,更是大大提高了许都及其周边的治安环境。
百姓骨子里都是渴望安稳的,能靠自己的劳动种地,安稳度日,谁又想去过那朝不保夕,风餐露宿的日子呢?
此等良策,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片干涸已久的土地,也温暖着百姓们的心。
军屯政策下的荒地,也再次得到了治理,焕然一新。
可别小瞧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土地的热爱,尤其是种地buff点满的中国人。
给他一个锄头,他能松完整片地。
且说那曹操,此时正在营帐之中,与一众谋士研讨军政要事。
帐内气氛凝重,众人的目光皆聚焦在悬挂于壁上的那幅军事地图上。
“如今虽已收复河内郡,但各方势力仍虎视眈眈,尤其是那袁绍,如今已占四州之地,绝不可掉以轻心。”
只见曹操剑眉紧锁,手指沿着地图上的山川河流缓缓移动,目光凝重。
帐内众人听后,心中各有揣测。
“主公,那袁本初虽拥兵自重,但其为人优柔寡断、刚愎自用,不足为惧。”
“我军如今大获全胜,士气高涨,末将愿率军队与袁军一战,定能趁其不备,大破袁军。”
许褚(字仲康)上前一步,大胆发言,眉目间满是对袁军的不屑。
其余武将也都跃跃欲试,想抢下攻袁的首功,而以荀彧为首的谋士们则与之相反。
眼看他们越说越激烈,仿若已经亲临战场,曹操将目光放到了荀彧身上,想听听他的想法。
接收到信号的荀彧不再沉默,沉思片刻后,冷静开口。
“仲康虽勇猛,少有人敌,但那袁绍也并非等闲之辈。”
“主公,我看袁绍此人,刚愎自用,表面为人宽厚但内心猜忌,而且他所任用的人多是亲戚,这正是他的短处。”
“这样的人实在算不上英雄,不足为惧。但他野心勃勃,麾下兵多将广,咱们也不可掉以轻心,还需早做谋划。”
“文若所言,正是吾之所想。”
曹操目光赞赏的望着荀彧,不愧是“吾之子房”。
随后又转头看向了正在一旁,正气定神闲、品茶作乐的郭嘉。
“奉孝可有更好建议?”
“心理大师”郭嘉一听便知,这是“老板”看不过自己偷懒了。
他耸了耸肩,将手中茶盏放下,起身回答。
“回主公,我认为仲康和文若所言皆是事实。”
“袁绍为人虽有诸多弊病,但其实力仍不容小觑。”
“依嘉之见,我军当下应稳守要地,养精蓄锐,待其内部生乱,再寻机而动。”
众人纷纷点头,对荀彧、郭嘉之言表示赞同。
“主公,我亦赞同他们二位的所言。但在我看来,除了袁绍,还有一人亦是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