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谋士的直觉,程昱对此有所补充。
“仲德所说何人?”
曹操闻言目光如炬,看向程昱。
“正是袁术。”
程昱沉声开口。
此言一出,营帐内顿时一片哗然。
有人对此面露不屑,低声轻笑,毕竟此时的袁术,于众人眼中早已是强弩之末,不足为惧。
但也有人瞬间反应过来,其中的蹊跷之处。
曹操神色未变,示意程昱继续说下去。
“诸君莫要轻视那袁术,须知“骄兵必败”。”
程昱环视四周众人的反应后,表情严肃。
“想当年,袁术手握传国玉玺,就敢在寿春贸然称帝,引得天下诸侯共愤,恨不得群起而攻之。”
“虽然称帝之举乃大逆不道,为世人所唾弃,但他敢于迈出这一步,足可见其野心勃勃。”
“且不说称帝之事,就单论其势力。早年袁术占据南阳之地,不仅人口众多,粮草丰富,其势力也极为强盛,麾下亦有不少能征善战之将。”
“之后虽因为种种原因,实力有所削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闻言郭嘉一改先前的懒散之风,神色认真的点了点头。
“仲德所言有理。袁术虽如今落魄,但他此前的种种行径,足以证明他绝非等闲之辈。”
“尤其是他曾意图与吕布结为联盟,还欲通过姻亲关系巩固二者势力。此计若成,吕布与袁术联手,其实力必将大增。”
荀彧神色一冷,目光深邃。
“可惜,袁术此人刚愎自用,又无长远谋略。”
“在与吕布的交往中,多次失信,导致吕布心生不满,最终联盟破裂。否则,局势恐怕更为复杂。”
曹操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吕布曾于辕门射戟,有万夫不当之勇,若与袁术联手,确实会成为吾之心腹大患。”
“好在吕布有勇无谋,被我等所破,但袁术也不可轻视。”
“他在淮南经营多年,根基尚存,若给他喘息之机,只怕日后又会兴风作浪。”
荀攸目光闪烁,出谋划策道:“主公,依攸之见,我们可趁袁术如今势力衰败,人心惶惶之际,对其发动攻势。”
“一方面,可派一支精锐之师,佯攻其边境,吸引其注意力;另一方面,暗中联络袁术麾下的一些将领,许以重利,让他们在内部制造混乱。如此内外夹击,袁术必败。”
曹操听后,大笑道:“公达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速做安排。”
随后,曹操身披玄色披风,大步跨出营帐,身后,一众将领和谋士鱼贯而出。
他望着营帐外欢呼雀跃的士兵,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容,声如洪钟地说道:“此番大捷,全赖诸位将士奋勇拼杀,谋士们出谋划策。待我进宫禀明圣上后,定要论功行赏,犒赏三军!”
众将士听闻,欢呼声愈发响亮。
这时,两位位身着青色官服的官员相视一眼后,快步上前,他们正是负责军屯事务的杜袭和枣祗。
他们神色恭敬,眼中却透着欣喜,声音里也难掩激动之色。
“下官还有一喜讯,恭贺主公。”
曹操微微挑眉,目光中满是好奇:“哦?是何喜事,快快说来。”
二人脸上笑意更浓,激动地说道:“主公圣明,自推行军屯之策,鼓励流民归田耕种以来。承蒙上天庇佑,岁岁风调雨顺。”
“今次夏收,除去上缴赋税,运往粮仓之余,尚有大量盈余,足以支撑各军未来一年的军粮所需!”
曹操听闻,眼中闪过惊喜,仰头大笑。
“好!好!此乃天助我也!这军屯之策,真是解了我军的燃眉之急。”
说完,脑海中又浮现出一个身影。
“若不是那人献策,哪有今日之盛况,也不知他那病弱之体治好了没。”
曹操口中的那人,正是祢和。
当日,祢和向曹操提出军屯三策后,还建议他将荒芜的土地分给流民耕种,这一计,不仅解决了许都内流民肆乱的问题,还借机笼络了民心。
如今,看到军屯成效显著,曹操对祢和愈发欣赏。
“去,派人向祢府递帖,就说,本将军邀请他祢和于两日后一同欣赏这夏收之景。”
曹操对身旁的侍卫吩咐,随后转身前往皇宫。
在府中悠闲了大半月的祢和,把玩着手中的请帖,对着来回踱步的祢衡,自信一笑。
“阿兄,瞧!”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不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