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一个小皇帝的成长史 > 第7章 出征(二)

第7章 出征(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元洵悠悠转醒,头还有些涨痛。

迷迷糊糊间,听外面有人讲话:“虽然秋天池中水寒冷,但好在救的即时,没在水中很久,陛下又年轻,身体健壮,没什么大碍。”

另一人声音更为雄厚:“可会延误出征时间?”

“不会,休息一天,再喝些驱寒的汤药即可。”

元洵这才想起自己今早掉入池中昏过去了,外面的声音应该是夏万和太医张冬青。

他刚想起身招人过来,却隐隐闻道一股伽南香。

元洵心道:“不好”,就见纱帘外一道紫色身影闯入:“太后让太尉去上林苑接陛下回来,可不是让太尉到水里去捞陛下的。”

夏万哼了一声,那人也不停留,径直走向帘内,边问张冬青:“情况如何?”

张冬青把刚才讲给夏万的话又复述一遍。

元洵扫了一眼四周,发现房间里除了一张床,只有一小个案几在旁,能躲藏的地方只有床底,当即翻身下床。谁知小腿一痛,跌坐在地上,顾不得疼痛,又往床下躲。

背后声音响起:“陛下这是要去哪里?”

元洵顿了下,转头笑:“皇叔来了。”

这人便是曾经风流之名传遍长安城,被无数深闺少女称为梦中情郎、不想许以婚约只想要春风一度的齐王元濬,先帝元亨的第七个弟弟。

当然那是十多年前的事。

元濬年过三十之后,像是转了性,越发的沉稳,不近女色,有说是玩不动了,也有说是看破红尘,总之长安城所有家中有女儿待字闺中的达官显贵都舒了口气,该定亲的定亲,该下聘的下聘,再不怕被这尊大佛搅黄了。

但坏处就是,元濬把这份精力转到了管教元洵身上。

太后忙于政事,夏万忙着军务,王泽多病,柳宽是外臣不能常驻宫中。元濬是元氏宗亲,又通达诗书礼仪,长得也是面如冠玉,身形修美,气质高华,怎么看都是教育小皇帝的绝佳人选。于是一致决定,让他来辅导元洵。

元濬自小聪慧,元洵一有什么小九九都能被他看出来。而且他和夏万之间好像天生不对付,一见面就吵架,每次吵完都是元洵被罚,偏偏他惩罚人的方式花样百出,不像柳宽就是打掌心打掌心打掌心,是以元洵现在最不想见的就是他。

元濬单刀直入:“亲征准备的怎么样?”

元洵:“尚可。”

“随身衣物都带上了?”

“都带了。”

“日常用具呢?”

“洗漱用品都备好,笔墨纸砚只带一箱,还有一些香囊玉佩贺喜在挑选。”

“玉佩带一组就好了,香料多带些,军中少有沐浴的时候,但君子不可自甘污浊。”

夏万一个武人,最不讲究吃穿用度,更别说打仗还要在乎香气,打断道:“上战场带这些东西做什么?又不是在宫里,一堆人伺候。”

元濬不理他,继续问:“前日给你的兵书看完了吗?”

“看两遍了。”

“今日再给你换一本,路上带着看。”

“……”

元洵苦着张脸,夏万忍不住道:“平日里不看书,到了要上战场看,当打仗是小孩子玩闹吗?再说这兵书读的杂,东学一家西学一家,到时候不知道用什么,反而添麻烦。”

元濬不甘示弱:“夏太尉若是愿意亲身教导,自然是比书本强得多,只怕太尉到时候军务繁忙,我不过能帮一点是一点,临时抱佛脚总比什么都不做强。要说还得感谢太后和丁大人,不然陛下怎么有此机会知道战场险恶?只愿我元氏列祖列宗保佑,让陛下平安归来。”

元濬从小就能说会道,夏万吵不过他。

再加上他本来就不想带元洵出兵,但自家妹妹从小是个有主意见的,他也说不过她。

他知道自己这外甥就是个小绵羊,遇到敌人就是乖乖躺倒被剃羊毛的份,哪能指望他去上阵杀敌?还是到西北就找个理由把他安置在后方,做个亲征的样子就算了。

但和元濬的吵架无论如何不能输,他搜肠刮肚个半天,一张黑脸红了又红,也想不到说什么,好在外面有人求见,他终于憋出一句“臣告退!”,带着张冬青大步走出去。

元濬看着夏万的背影,神色复杂。

待转过头,看见元洵抬个腿正往床上蹦,一点没有皇帝的架子,元濬脑袋一下子嗡嗡的,突然想到元氏祖庙上上香,看看能不能给自己这个侄子开开光。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心情,问道:“野牛撞伤腿了?”

元洵:“地上滚的时候摔到了。”

元濬:“……”

元濬的脸色越来越黑,但元洵这些年也不是白过的,立马说出原委道:“前几日读《华阳经》,上面说上古之时,蜀中大旱,大巫祭天无用,饿死之人无数。”

“有一天,一个女童来到村庄,向村里人讨饭吃。可是村中人自保都难,哪里愿意分她粮食?傍晚,女童倒在路边就要饿死,一位妇女经过,见她可怜,给她喂了饼和水。女童吃完之后,恢复气力,不曾想女人却倒了下去,原来她早就得了病,不久于人世。女童要报恩,问女人有何心愿未了。女人说她家有良田数顷,可是天不降雨,良田变成荒田,她的儿子怕是挨不过明年。”

“她话音刚落,只见女童身上发出数道白光,白光中,女童化成一个骑着青牛的女子,烨然若神人。她自称是华阳仙人弟子,座下青牛有呼风唤雨之能。她乘青牛而行,青牛每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便下起大雨,不多时,旱灾便被缓解,村庄更是年年丰收。”

“蜀王听说之后,便每年都会找一头青牛巡视田地,以祈求五谷丰登。朕昨天发现这头青牛,就想起这个故事,又想到这两年河东、洛阳、青州多地大旱,便想着驯服这头青牛,希望能保佑明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元洵解释后,元濬脸色稍缓,至少这个小皇帝不是一味贪玩,他道:“陛下有这份心是好的,只是这些书籍,很多是后人所作,故事也是编的。诚心祈福,更要踏实做事,以后莫要拿自己安全开玩笑。”

元洵点点头。

叔侄两一向感情不错,元濬又教道:“丁奉那种玩意,以后要打要杀,不要亲自动手,皇家要有皇家的威严,自己下场算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