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导。”
却轮到另一个人被点名,总导演这回应了声。
“九月份您仿佛和我提过,选角上已经有想法了。联系得怎样?”
“哎——正打算跟夏总提这事儿呢。”
总导演顿时眉飞色舞起来。
……果然如此。阿珂心里闷闷地想。她抬眼,视线扫过总编剧下手坐着的那位、被闲置已久的漂亮女演员。一身素雅的白色,像仙子,像白月光,像精心准备的礼物。
简单地提了几个大腕的联系进度后,总导演便将话题牵引到了房间里最亮眼的女孩身上。场子很快在他和总编剧的一唱一和下热络起来,“舞蹈学院”“十九岁”“眼神清澈”“很有灵性”等等字眼挨个蹦了出来。
站着的人们忙忙碌碌。
本该顺势让女孩儿敬个酒的。奈何包间很久没有上菜,也没布置红酒杯。总编剧灵机一动,端起了女演员面前的茶杯。
“快,你先以茶代酒,和夏总打个招呼。”
低着头的阿珂放下了自己见底的茶杯。
坐着的人们满面麻木。
“王导刚才说,是打算让她饰演女三号?”
那位夏总在热热闹闹的场面中发问。
他声线偏沉,说话不紧不慢,咬字清晰分明,客气中总给人一种疏离感;问句,也似乎只与工作相关。于是房间里的氛围冷却了些许,总导演接了话。
“是,是。女三的身份也合适嘛。年轻的舞蹈演员,哈哈。”
“这一位是芭蕾舞者?”夏总打量了一眼十九岁的白裙女孩。
剧本里的女三号,学习的舞种是芭蕾。
“是,是。童子功很扎实的……”
那位夏总没有接话了。
他又一次拿起了剧本,站着的人们有点僵持住了。原本设计好的情节屡屡产生谬误,他们几乎有些无助,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翻阅了些什么。
“这个女三号的角色——”夏总慢条斯理地说,“第一次读剧本的时候,我就想和刘老师提了。她的语言气质,还有出场的情节,和芭蕾舞者的身份放在一起,显得有些违和。
“这样婉约的角色,也许和中国古典舞更适配呢?”
阿珂猛地抬起了头。
编剧团队一同来应酬的同事还有两个,也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这个本子最初的女三号,真的是一位古典舞者……
“年轻的女芭蕾舞者——这样的电影角色,在上世纪末到世纪初的十几年里非常亮眼,”夏总没有等待应答,径自继续道,“但是近十年来,这样的角色渐渐在国产片里销声匿迹了。我认为这基本是国内市场的选择。
“前年暑期档同期引入了两部外国爱情歌舞片,法国的《白夜》和英美合拍的《为她而作的诗》,前者票房没能达到两千万,后者收获了2.5亿的成绩……她们的女一号,分别是芭蕾舞者,和女钢琴家。
“在这两部电影基调类似、获奖成绩相近、艺术性也难分伯仲的基础上,结合国内观众的社媒评价来看,问题也许出在女一号‘芭蕾舞者’身份带来的距离感。这极大地影响到了观众对角色的共情。而角色吸引力的不同,最后对票房收益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那位夏总再一次合上了那剧本,他的视线缓缓扫过了编剧团队的众人。
“刘老师,你们这位女三号不但本身气质婉约,还需要在镜头下呈现出很多细腻情绪。目前舞种的设定,会让观众和角色之间产生文化隔阂,不妥。
“在正式启动项目之前,你们团队可以再考虑一下这个角色的设置……央台的中国古典舞竞演综艺筹备已久,对各位来说,也不算秘密。”
主导演和主编剧面面相觑。
他们身边,被白色西装和裙子包裹着的女孩,好不容易为自己争取到量身定制的角色却又失之交臂的女孩,脸色比裙子更白。
“……当然,王导前期做出的准备也不能白费,”夏总话锋一转,“女主角的好友,这个角色,倒是可以让这位小演员尝试一下。”
时髦,骄傲,嘴硬心软。出场不多,但性格鲜明,形象也讨喜。阿珂心里想。
其实这个安排更适合她。只是番位降了很多。
“那,这个女三号……”总导演终于缓过神来,完全看不出被打乱计划的不快,只殷勤接话,“我记得唐风有个学古典舞出身的女演员,是不是?”
夏总微微挑了挑眉。
“是有一位。能让大导记住,也是她的荣幸。”
“哎,很优秀的,今年京城电影节的最佳新人,对吧。”总导演笑眯眯的,“咱们有机会约个时间,让她试个镜。有夏总的眼光做担保,都好说。”
那位夏总的男助理终于起身离座,去吩咐服务员为包间上菜。红酒上了桌,达成了一致的主宾终能尽欢。
原来还有这样先谈正事再喝酒的酒局。阿珂闷闷地想。
服务员带着红酒瓶走过每个人的座位,夏总的助理也跟在边上。
“您需要红酒吗?”例行公事一般的问话临到阿珂头上,她想这只是一如既往的礼貌,但如果不要,就是她不礼貌。
她微微蹙着眉,努力让自己点头。
那位助理低头看了她一眼。
助理有着比上司柔和很多的气质。在他对她微笑的时候,那温和更是到达了极致。
“如果不方便,可以不喝的,阿珂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