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她与夏夜星 > 第63章 chapter 63

第63章 chapter 6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宋延嘉回到了章城。

她很快读完了边江越的新书,也写完了给他的“书评”。

其实她以为那算不得书评,不如说是一份“repo”,随性至极。

基于读者的视角,她梳理了自己好奇的和想要深究的细节;换到作者的视角,她点出了自己最欣赏的设计,以及遐思时偶得的大相径庭的构思方式。

思路太泛,内容太丰满,她颇用了些心思整理,最后成文竟也有好几千字。

而边江越照单全收,态度和煦,令她发送文档后的忐忑和惴惴都安全落地。

甚至几天之后,她收到了一份回礼。

一枚印章,刻着宋延嘉文中曾提过的、心爱的诗句。

上好的印石,边江越亲自刻的字。

宋延嘉第一次收这样的礼,差点儿想给它供起来。

她也听说了京城里后来的事。

李雨薇和边江越“和好”了,但他也还是离了京。

细节难以窥探,距离到底让远方的故事渐渐远去。

寒假虽短,却轻易让人沉浸在家乡的风物和故事里。

家乡是一个奇妙的概念。

离开时想念,相处时无味。日子在这里变成白水,从杯口微倾的弧度里流泻。

暑假时住的自家的房子已经被租给了新的房客,寒假的宋延嘉住进了母亲在弟弟学校门口租赁的小屋,成为了高三学生忙碌单调生活的背景板。

弟弟凭成绩算不得优等生,家里气氛压抑,也是自然的事。

宋延嘉渐渐有些不爱待在家里,尝试增加了出门的频率,以便名正言顺地晚归,避开饭桌上的对峙。

蛋糕店的二楼和新华书店的自习区都是好去处,宋延嘉中学时代就常去这些地方。

她再一次成为常客,带着刚买的汉语言文学教材们。

她近来沉迷其中。

先前收到她的文评,边江越说她颇有做研究的天赋和能力,她也极为受用。

她原就有这样的愿望和计划,自然借机勉励自己,开始了系统性的学习。

从文学史开始,她在那些新鲜又亲切的感觉中沉迷。

该感谢这些年的阅读和写作习惯,让她常常能为那些专业化的理论找到自己所熟悉的例证。

自学生涯也许难免有些迷茫。

但种一个因便能得一个果——只要这果让人甘愿,学习是世间最公平的等价交换。

中学时代的朋友们也都在陆续回章了。

他们也抓紧时间约会。谁让聚散总是匆匆。

宋延嘉的日程本于是被画得花花绿绿的:蓝色的是学习日,粉色的是约会日,绿色的是摆烂休息日。五彩缤纷。

还有紫色的。

紫色是宋延嘉受难日。

是假期里少有的,会让人不快乐的日子。

这同样温柔的颜色被标注在不远的未来。

小年和大年,原本都是最热闹喜庆的团圆的节日,却因为会招惹来一些令人不快的人和事,而滋生出一股怪味儿来。

母亲却偏爱将它提起。

她说,那时父亲也会回家来了。

语气里,玩笑意味遮掩住希冀,有点刺眼。

饭桌上弟弟埋着头,很沉默,而宋延嘉也玩笑般回问:“他非得回来不可吗?”

母亲略显讶异,但配合着笑。

她说,什么胡话。

“那可是你爸呀。”

而这句话有些像谶语。

它太神妙,竟让宋延嘉“有幸”提前见到了那位父亲。

单方面地见。

在新华书店,工作日,人流稀少时。

在黑色皮袄里内搭了马甲和衬衫的、打扮颇有情调的中年男人,在儿童图书区,挑选着花花绿绿的读本。

宋延嘉短暂地看愣了,然后猛地调头,缩回了少儿教辅区。

身边,朋友有点不解地看向她,但下意识地也跟着她回走。

而宋延嘉若无其事地笑着。

她说:“碰到奇怪的人了……躲一下。”

新华书店已经有段时日不受路人青睐,宋延嘉是和高中同学一起来的。两个男生,是她和谷雨关系最好的共友们。

他们刚一起吃过午饭,下午两点还要和其他朋友汇合,闲闲的大学生们将要一起去玩剧本杀。路过这童年与少年时代常造访的地界,他们就顺路进来转转。

没想到,竟还会有这样诙谐的偶遇发生。

“我看到我爸了。”书架后面,宋延嘉耸了耸肩。

“你爸不是在外地吗?”

都是常年混在一起闲谈水群的朋友,他们对彼此家境自然有基本的了解。

“我也以为他在外地,”宋延嘉把手一摊,“我们家零个人知道他回章城了。”

朋友们都有点迷惑了。

“……而且他在买儿童读本,”宋延嘉在匪夷所思之后觉得有点好笑了,“这个……可能是在给我弟从幼儿园开始复读做准备吧?”

她对自己的奇思妙想很满意,竟然拊掌,顺势夸奖自己。

朋友们却不知是否该同她一样轻松露出笑容,面面相觑。

那天下午,宋延嘉在剧本杀里被分配了一个“母亲”的角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