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阴女信徒
魂归七日,回首叩门。竹杖芒鞋,拄拐跛脚。白榆之镇,立于此地经久,赐尔宗祠堂。另,棺椁四子携之褪干尸骨伴随。
棺生子囚于棺椁之中,生肉活蛆从耳中爬至脑中啃食存留的腐肉,添之血腥脑干食。十二时镜刺对古时十二时辰,在此阵中用棺生子祭阵,过一时杀一人,十二辰,十二镜。
时辰的锣鼓声作响,赶尸队伍趋向城门外十里铺子。生肉活蛆最惧火性和爆竹物件,棺俑四子座之首炎节管属五氏之火俑。天时地利人和,金木水火土灵。黑狗血侧边淡蓝色的焰火照燃,引漆业火烧之。
“今戌时三刻过,牲畜卧于帐门外。故而杀之献祭,取此血滴于为澹,引生肉活蛆。炎火且为相生相克,为此浊火猎杀。”四子之首的炎节担起一角,棺椁放于地上。余三子跪拜朝向首子“炎淑素岁,棺俑出位,我等定向。”
移花草悉数尽被阿斗踩碎,草木之众豢养的花妖草精汇成小祭灵攀附棺椁外侧。阿斗放出眼来瞄向不远处“这是何意?”
“炎节在箜业火,它是棺俑四子之首。这生肉活蛆破了这次的祭祀仪式,它族所寄居的黑狗血被业火铭烧。”
“我知道,在白榆镇的祭祀仪式之中也有许多族规。坏了规矩的,皆数被拉至家氏祠堂。尤为女子者,需游街扣坠,家中所受牵连之人挨板二十有一。”
“世间规矩束缚众人,待字闺中女子者或是出嫁女子皆有勒死的繁文缛节。”
“弥公子也认同?”阿斗拉着他的外披风裹在自己身上,入夜之后湿气阴中。但最为其得是他心尖有些抓痒,恐惧之感越过了思念之情。
“旧塔冤魂舍弃的终归是女子。你可知为何在镇子中,寻常百姓之家女子何不能越桌觅食?”弥公子有所发问。
“我曾在书卷之中习读,男子有传宗接代之务,女子归终妇人之家。皇亲贵胄之家,女子随可为朝圣的牺牲品,百姓之家,躲本金银继而填补男子。怪诞之说常以女子为乐,白榆镇曾有一朝异录闻,弥公子……可有感趣?”
“且说。”
“在白榆镇有一位自称天下姻缘不破的牵线人赵媒婆,当然她绝无因说媒踏破单家门槛,而是件件姻缘天成,但不足三月便可自破。镇上未出阁的女子人家故也不愿找她说媒,人活在世不可没有钱银傍身。直到李老爷找上门来,想让赵媒婆接手此女的婚事。”
“而后?”
“李嫁女出嫁那日后一日便是中元节,万鬼还魂,坊间怪诞为鬼节。闻言在夫家,贺亲的亲众不瞒出嫁之女,更不喜此女的陪嫁之物。大闹了婚宴席坐,惹得夫家高堂老者恐后,那男子诡怕亲众求还礼金,竟将这事怪罪在媒婆之上。”
“那一阵子京城的皮影戏繁昌,引得各大世家纷纷相仿,但传迹在途中邪乎劲越过 ,皮影戏不再是剪纸的纸片影戏。在白榆镇附近一带,竟兴盛割物皮助兴。”
“那日在夫家,本为挽回本家声誉。因此血祭了彘的外皮挂在番布一侧。可亲朋还是不满意,竟有意奔起笑意惹在那媒婆身上。宴席之上,祝贺的男子何不戏谑?可恶的是,夫家的叔侄家堂弟竟让赵媒婆脱衣示舞。”
“荒谬之至。”
“彘之皮影众家不满,借火种之势蔓延。堂弟联手将赵媒婆困囚在里屋之中,褪去其外衣。而后滚烫的热水泼在其身,几人按住不让她躲避。”
“畜牲。”
“后喊来刽子手呆于院中,放其蒸笼于旁。拖至媒婆至笼中蒸煮,沸水燃柴。赵媒婆活生煮沸而死,她的尸身被拉拽,刽子手砍下头颅祭酒。”
“尸身割皮,活生的人皮。众家来客只当是猎得物皮,雅致坐上睹皮影戏。可那皮影,真人皮,鲜活的□□只留下生肉,最后也被山间的野狼拖去充饥。”
“人道,又何能匹敌天王两道。”弥砚山知道,自己的答复阿斗并不满意“人道得以众生,时冉迁变,众家需明白万家共乐。女子,不是朝夕的磐石固若山,亦不是兄弟争夺的筹码。早日朝露千金裘,无端连绵如女子。”
怪诞,习性自不改。落悔,天道渡囚生。
阿斗习书少,他所闻之事便也是多年的侃侃经验盾在践务。棺椁待起,棺俑开路,剥皮干尸垫路“移花草随意被毁,可阵眼的拨浪鼓皮干瘪。”
“我们跟上去,这些花妖草精擅捉鬼魂野味。”
“好。”
棺椁队伍绕道城镇央,宵禁路段避及。出了城门并没有抬向百家坟之地,反而被其道行之,拐进了一处荒废村子。杂草狂长,利草险些割破阿斗的外衫。
村口摆放着两个石墩子,寻常人家也会庇佑家中长生平安,便会在外门上贴上驱鬼避魔的画纸。大户人家也会摆放两只石狮于家门前,鹤求岁岁平安,朝朝年年渡长安。
村外放置棺椁才数,每户人家门前都有一具棺椁,更费解的是旁其都有纸人在侧,左右各一。四子抬着棺椁进了明火屋内,这两人跟在队伍后面小探虚实“怎么这么多纸人?棺材每间宅子前都有。”
“村子的宅房之中没有烛火,棺椁被红线缠住,钉子扎着棺盖。纸人或是习俗,纸人是生家烧给逝者的寄托。”
“童子童女。”
没了回答,阿斗摸不准这人心里,整间屋子的烛火尽数点燃,光明照出来那刻,阿斗下意识遮住自己的眼睛“烛火只用半刻燃力,你可以睁开眼。夜间冥夜,月和蜡烛燃烧可温和你的双眼,我说过你很喜欢你的眼睛。”
“善喜眼,它是你最好的善妒武器,可正为这双眼,我可护你周全。”
“我喜眼仅绝是由喜亮,那样,在冥夜之中我可看到爷爷。借眼之力找到爷爷,搀扶他回家,或在路上闲聊两句,足矣。”
“你要护好你的盔甲,他日爷爷归来重逢日,宥眼弥勒尽霜,带爷爷回家过清闲日子。”
“多谢弥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