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迟没有开始说《笑傲江湖》,因为觉得这本书一旦跟ZZ挂钩,就会觉得很无趣。
我本人对ZZ没兴趣,还是更喜欢一开始读《笑傲江湖》的感觉,一生潇洒的大师兄,偏偏放不下一个情字,与纯真可爱的小师妹在江湖风云中遗憾错过。大师兄经过重重磨难,得以笑傲江湖,可是内心的遗憾终于还是难以释怀,爽中有痛,印象深刻。
我第一次分析金庸作品,也是从《笑傲江湖》开始的,当时分析的重点在于令狐冲真爱岳灵珊还是任盈盈。对于女生而言,总是对爱情话题更感兴趣一些。
但是我现在回忆最初的阅读体验,总不时夹杂着不对劲,就是大师兄每次想法总是很好,为什么做事时,却老是适得其反呢?他的心理活动一直都是衷于华山,即使离开,心里最大的愿望也是可以回归华山,说的也很好,很多读者说他对华山太过愚忠,可是实际上他的行动却永远背道而驰。
以至于读书到后半部分,我都接受这种宿命了,每当冲突发生,我会下意识的提前感知,完了,他肯定会放弃华山,选择魔教。
尤其是师娘被魔教人侵犯时,令狐冲居然一直躲着旁观。师娘死了,师父被喂了三尸脑神丹,他都毫无作为,当时阅读不适感非常强烈。重情重义的大师哥尚且如此,以至于我得出了个金书人物都很凉薄的结论。
到我逐渐长大,当初心中的这一点点疑惑,也成为了撬动固有印象的钥匙,终于颠覆了我最初很喜欢的令狐冲形象。
金庸关于《笑傲江湖》的后记写于1980年5月,与连载时的背景早已时过境迁。
他在后记里写:
【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在我设想时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问天、方证大师、冲虚道人、定闲师太、莫大先生、余沧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这种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个朝代中都有,大概在别的国家中也都有。】
那么我想问,金庸把配角名字都写了一遍,他们都是ZZ人物,那么陷入ZZ漩涡中心又得以最终笑傲江湖的主角令狐冲呢?
金庸在后记中解释令狐冲是隐士,隐士就是隐士,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这个隐士“隐士”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吗?
【令狐冲是天生的“隐士”,对权力没有兴趣。盈盈也是“隐士”,她对江湖豪士有生杀大权,却宁可在洛阳隐居陋巷,琴箫自娱。】
然后金庸讲了一段关于自由的话:
【……人生在世,充分圆满的自由根本是不能的。】
最后说【“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是令狐冲这类人物所追求的目标。】
笑傲江湖同样加了引号。
笑傲江湖一词出自《西游记》,渔夫吟唱的《西江月》:
【入网大鱼捉队,吞钩小鳜成丛。
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
看似渔夫吟唱类似回归山野的隐士,但是《西游记》里的渔夫却是得了真人指点,掌握了水族位置的天机,以至于天天大鱼小鱼一网打尽。
《笑傲江湖》这本书里侠客都是ZZ人物,这里的江湖自然相当于ZZ界了,那么在江湖中大鱼小鱼一网打尽笑傲江湖的自由,不就是可以在ZZ界随心所欲呼风唤雨不受任何约束的人物吗?追求这个目标一类人你去想是什么人吧。
这句话等于明确点出了谁才是追求笑傲江湖的大BOSS。
所以令狐冲和任盈盈这两个加了引号的隐士,并不是真正的隐士,而是书中的隐藏人士。
就像他们两的名字来自老子的《道德经》:【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盈:指满月;冲:指缺月。意思是: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最充盈的看起来反而像空虚一样,也就是说任盈盈表里如一,而令狐冲其实是令狐大盈,当他达到盈的顶峰后,反而看起来是冲的样子,这样可以令他受用无穷,无往而不利。冲盈和“隐士”一样,都是伪装假象之意。
这不禁令人想起白居易的诗: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王莽就是一个在ZZ界笑傲江湖的人,最后做了皇帝。他一心想夺得权力,可是当初却装出一副谦恭礼让的样子。为什么呢?为了立人设。
一个合格的ZZ家,他必须要站上道德制高点,才会得人心,才会有人追随,私下里就算坏事做绝,伟光正的人设不能倒,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这就是令狐冲始终口是心非的原因。江湖中人最重情义,所以无论令狐冲做什么事情,他都会给自己找一个正确的借口,在江湖中塑造自己重情重义的形象,伪装成情深义重的样子。
虽然师娘死在他面前,小师妹死在他怀里,师父被他老婆喂了三尸脑神丹,被他吸住,死在他小妹子手里。曾经养大他的华山人都死绝了,他都伪装成无能为力的旁观者,在江湖中的名声仍然是重情重义令狐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