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叔,不是说走个形式,不抓人吗?”燕子生气地走开了。
燕子掏出手电筒,在人群里寻找,她想找到刚才那个熟悉的声音。
燕子扒开一个男人的脸,用手电照射,燕子愣住了,马上把手电筒关闭了。
燕子把那个男人带出了警戒线,等到了黑暗的地方,燕子回头看没有人再注意到她。
“快跑。”对那个男人说,男人转身消失在黑夜里。
工作结束后,燕子也没和黄启发打招呼,她骑着自行车回家。
南国的冬天,寒意很淡,街上仍然有一些人。燕子到了田子巷,这里有一个小饭馆,这时已经没有营业了。
燕子把自行车放在街边,用手拍打这家小饭馆的木门。
“谁呀?”一个男人的声音。
“乔叔,是我,我饿了。”
吱嘎一声,木门被打开了。
“燕子,你怎么是警察?”
“忘了给你说,昨天才上班,在派出所,今晚没想到会有行动,别怕,我就是来吃点东西。”
不一会,这个本来已经打烊的小饭馆又开始营业了,小小的饭堂,只有4张桌子。小饭馆的掌柜老乔,给燕子端上来一碗混沌。
“谢谢啊,老乔。”燕子看着眼前的美食。
小饭馆的灶台临街,老乔坐在灶台边,
“今晚幸好遇到你,不然买了几百斤的粮票,就被搜走了,馄饨我请客。”老乔。
“老乔,你放心,我不会抓你,要是抓你,我就得抓我妈。”
老乔开这个小饭馆差不多一年时间了,饭馆里的粮食和副食购买所需的粮票,都得在粮票黑市上去购买。
燕子家里,3个人都是城市户口,每个月省下的粮票都给农村的亲戚。燕子认为粮票交易是正常的,如果不交易有些人就没有饭吃。
这家“便民饭馆”最初开业是1978年3月18日,田子巷是文华路上的一条小巷子,巷子一段连接文华路,一段通向临海路,巷子里的石板路油光发亮,春天里,一些小草从石块缝隙间冒出芽尖,嫩绿色打碎了石板路的呆板,让这条路有趣了些。
巷子两边是二三层老居民房,沿街居民房的门直接开向巷子。
有一天,田子巷里的一户居民,临街窗户被取下,窗下墙被敲掉,和原来的户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入口,这个房子原来的客厅放了四张餐桌,临街的墙边砌了一个灶台,老乔的小饭馆开张了。
老乔的小饭馆是普崎市最早的私人饭馆,老乔是一中的历史老师,四十来岁。前几年从乡下把老婆和3个孩子接到普崎市,他们都没户口,孩子长大了,粮食不够吃,老乔就偷偷做起了这个小餐馆营生。
开张第一天,小饭馆围了一大群人,围观的人大部分是街坊邻居,眼神里满是惊讶,打量着这个小饭馆,就是没人进来吃饭,担心老乔犯错误。
一个女中学生,在众人瞩目下,踏进了这个小餐馆。一中高三女生,梁燕,踏进了她历史老师乔青山开的饭馆。
“来碗云吞面。”
燕子是这家店的第一个客人,后来是店里的常客。
燕子当警察的第二天,就去当了卧底,把她的历史老师,“便民饭馆”掌勺的老乔给抓了,然后又放了,精彩刺激。
她想向乔青山关于她在粮票黑市上遇到的事,黑市上的人把她当做了一个叫man yao的人。这个人到底是那方人士,燕子的好奇心想搞清楚。
“老乔。”燕子吃完了,对乔青山说。
“什么?”
“你有听说过man yao吗?”燕子说了两个字的发音。
“哦,你猜得到是哪两个字吗?”老乔。
“正等你说。”
“第一个字是鳗鱼的鳗。”
“第二个字是妖精的妖。”
“鳗妖,她是个女的?”燕子托着腮帮子说,“仔细说来听听。”
在粮票黑市里那些粮票贩子,很多都有绰号。老乔要给自己的饭馆买粮食,是黑市上的大买家,他曾经说漏嘴,暴露了身份,在黑市里老乔被称为“厨子”。
“皮肤像鳗鱼一样光滑,眼神如妖。”老乔抑扬顿挫,慢条斯理。
“皮肤像鳗妖,眼神如妖。”燕子小声重复老乔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