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等陈眼镜在楼上忙完回到油印室,陈眼镜走到他的工位上,呆住了。
他看到码放得整整齐齐的一堆印刷好的资料,内容正是今天要准备印刷的,50份建筑系大二上《设计初步》的资料。
陈眼镜左右看了看,油印室里就他和一夏。
“这是谁干的?”陈眼镜刚问了,转念一想,这学校能干这事的,他能想到的,只有眼前这个不到13岁的小女孩,可又觉得不可能的。
“就是你干的?”
一夏没有回答,只是抿着嘴,眼神透出一些狡黠的微笑,并眨了两下眼睛。
陈眼镜连忙拿出底稿一一核对,每一份资料连图带字连封面一共六页,版式、内容没一点错误,字体美观,图案的线条也简洁利落,观感几乎和陈眼镜不相上下。
陈眼镜放下资料抬头看着眼前这位女孩,半天才说出话来。
“这真的是你干的?”
“这里除了我,还有谁可以?”
说完,陈眼镜被一夏拉着走出油印室的门,一起去逛陈眼镜朋友的钟表店。
从那以后,一夏偷偷成了陈眼镜的助手,或者帮助陈眼镜校对稿件,或者刻写蜡纸、把蜡纸精准地粘贴在油印机上、调油墨、用非常恰当且均匀的力度推动沾有油墨的滚筒,印刷稿件,成了陈眼镜油印室的助手。
一夏还有更让陈眼镜吃惊的事。
陈眼镜教给一夏刻写蜡纸的技巧,陈眼镜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为了避免刻写没有错误,陈眼镜把底稿上放一把直尺,放在刻写内容的上边,刻写一排,直尺往下移动一排,这样避免不会漏刻,方便检查。
开初,一夏用了这个方法,刻写一排,直尺往下移动一排;过了几天,一次刻写3排,尺子向下移动3排;不久后,一夏把直尺扔一边了,阅读一遍稿子,凭记忆把一篇稿子刻写完,标点符号都不会错漏一个。
陈眼镜看到一夏如此聪慧,心里默默叹道“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如今是见识了。”
一夏当初偷偷学会认字,就是凭借默诵天气预报。
一夏的刻写速度比陈眼镜还快,且非常仔细,一点错误都没有,后来秦永泰也知道了,秦永泰也暗自称奇。1977年,高考恢复,大学教学工作重上正轨,油印室的工作量大增,秦永泰在陈眼镜的建议下,让一夏在油印室帮工,这时一夏才到普济大学不到两年时间,才13岁。
一天下午,陈眼镜正在刻写稿件,一夏说。
“陈叔叔,这个有问题。”
“这有什么问题?”陈眼镜一看是化学系的一篇《利用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在气体存储和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这里平衡系数,Kc=0.5,取值0.5,这里要增加一个变量,系数和常数是两个变量,要区分开。”一夏对陈眼镜说。
“你确定?”陈眼镜拿着稿件的底稿问。
一夏点点头。
“确定!你凭什么确定?”
一夏低头没有理陈眼镜,陈眼镜捏着手里的笔头,来回搓了几圈,拿起稿件到隔壁103给化学系打了个电话。陈眼镜回到104,放下稿件,对一夏说。
“以后不要瞎咋呼,听到没。”
“还好人家有涵养!知道什么叫涵养,知道你听不懂,还耐心给你解释。”
“哦。”一夏轻轻应了一声。
这天,快下班的时候,一个小伙子夹着一摞书匆忙来到油印室。
“刚才是你给我打电话?”这个小伙子进屋,还有些气喘。
“你是?”
“我是化学系研究生,林小天,刚才稿件,确实是有个笔误。需要麻烦你改回一下。”
这个研究生很尴尬地的要求道。
陈眼镜看看一夏,一夏仍在工作,头也没抬。
不久后的一天,陈眼镜从5楼帮忙下来到办公室,又看到一个林小天在油印室,看到陈眼镜进来,有一点尴尬,起身走了。
“怎么,这个男生追到这儿了?”陈眼镜盯着一夏,有点诡异地笑笑。
陈眼镜以为是来约一夏出去玩的男生,最近,总有些男生在104窗口徘徊,偷望一夏,对一夏怀有心思的男生不少,都被秦永泰让保安给轰走了。
“他来问一下论文的事。”
“什么?他来问你?你怎么做到的?”
陈眼镜看到一夏手上晃动的铁笔,不再说什么了,
“我刻写过的字都在我脑子里,回家躺在床上,想一想,如果想不明白就去一下图书馆翻翻书。”一夏对陈眼镜说。
“这不是人,这是神。”陈眼镜心里默默回应自己来自心底的疑问。”陈眼镜小心坐到自己的椅子上,偷偷打量桌子对面的女孩,心里感觉毛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