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此生何处觅安宁 > 第32章 订婚

第32章 订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众宫人在兴和宫外候着时,未听到屋内有争吵声,本已稍稍心安,后来却见陛下踉跄而出,皆吓得半死,待圣驾离开,便都进了屋内看顾,生怕公主再有所失,可公主既未赶他们走,也未有半分话语,只是直直地呆坐着,一动不动,就这样坐了两个时辰,天已将黑,乳娘见状,害怕得跪在地上哭求公主若有心事便都说出来,千万别走了以前的路,众宫人也皆跪伏于地,心上紧绷,不敢丝毫松懈。又过一时,只听公主淡淡地让他们起来,进了些晚膳,便自休息去了,第二天亦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公主依旧按例在书房读书,众人见状,心下也终于安定了。

陛下最近每日晚间都去慧安殿,直至晨起便去上朝。这日陛下进了些晚膳,又按例去了慧安殿,杨震等人亦按例在殿外守候。陛下进去不多时,便朗声让杨震入内。杨震顿了顿,整了整衣物,方开门进去。杨震记得当时陛下和安宁说过慧安殿是为安宁生母所建,万不敢擅自行走以扰了主母神明,遂只在进门处施礼道:

“请陛下吩咐。”

“你进来吧。”

“是。”杨震起身,循着陛下的声音低首入内,见陛下正坐于一脚垫上,面前是一副年轻女子的画像,他便于内室门口俯身下拜。

“你过来,见过安宁的母亲。”杨震心口一震,他始终记得父亲在牢狱内和他说的那些话,记得父亲的愧疚,记得父亲说陛下与主母情义之深重,而今陛下竟能让自己进入慧安殿祭拜主母,不禁眼角湿润。

“是。”杨震趋步至前,于案桌前取了三炷香燃着,起身正礼叩拜,将祭香插在香炉上,又起身行叩拜礼,拜了九拜,方言道:

“臣杨震拜见主母。”

“慧儿,这是我给宁儿选的夫婿,让他来见过你。他是杨复的独子,你看他有没有杨复当年的固执模样?他自小便陪着宁儿读书,长大后也多次救护宁儿,你放心,他一定会帮我们好好护着宁儿的,这样你在那边也不用担心我没有照顾好女儿了。”

杨震听言,脑中空白,陛下真的不顾安宁的心意赐婚吗?正想着如何劝阻,便听陛下对他言道:

“好了,你起身坐吧。”说着,也拿了副脚垫让他坐于身边。

“臣不敢。”

“坐吧,朕和你聊会天,别拘着了。”

“是。”杨震将垫子移至陛下的下首边,跪坐于上,低首沉思,想着如何劝阻陛下。

“朕前几日同宁儿说了你们的婚事,她愿意,还说想尽早订下来。”战紘缓缓地说,语气轻松,就像已经忘记了安宁所说愿意后面的几个字一样。

“安宁愿意?可——”杨震大惊,安宁真的愿意嫁给他,这是真的吗?可她自从在军营中被自己劝阻,不再将他当做哥哥之后,便也对自己日渐疏离,因顾心父母及顾心被流放之事亦恨了他,又如何会愿意嫁给他呢。杨震情急之下,亦忘记在陛下面前避安宁的名讳,直直说了出来。

“可什么,朕还会骗你?”

“臣不敢,臣失仪,请陛下降罪。”杨震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忙俯首请罪。

“别动不动就降罪,朕是和自己的女婿说婚事,不是在军营里审讯,快起来吧。”

“是,可是,陛下,公主真的愿意吗?”

“怎么,你是怀疑朕,还是怀疑你自己。”

“臣万万不敢。”

“或是你不愿意了?”

“臣愿意!”

“你起来坐吧。”

“是。”杨震虽然坐下了,脑子还是一片空白。

“你不必怀疑,也不用如此紧张,安宁说若你愿意,便尽早定下。朕已让礼部挑了个好日子,下个月初六,便为你们举行婚仪。订得匆忙,还未和你母亲说明,待明日你母亲若身体方便,朕便让人接进宫来,让皇后和你母亲说些婚仪上具体的事情。过几日见礼时你去祭拜你父亲,告予他知吧。”

“是。”杨震只在想着安宁说同意婚事,还要尽早定下,安宁真的要成为自己的妻子了吗?

“杨震,朕想跟你说说心里的话。朕的女婿不是好当的,尤其是宁儿的夫婿。众子女中,朕最偏爱的便是宁儿,她又是朕的长女,成为她的夫婿,你在朝中会面对很多,迎合也好,奉承也好,攻击也好,诬陷也好,你还年轻,虽然在军中磨炼了很久,可朝堂上鱼龙混杂,那里比军营要复杂得多,但朕相信你杨家的忠诚,相信你杨震的德性,你明白我说的吗?”

“臣明白,臣誓死忠诚于陛下,忠诚于公主,绝无二心。”杨震正色拜下,郑重应道。

“快起来。朕还有些话,也想和你说说。”

杨震被战紘扶起,听战紘所言又要拱手,被战紘止了,只好恭敬坐定。

“朕从安宁小时候,便一直由着她的性子,难免让她有些放任不拘,你比他年长几岁,若她有胡闹的时候,你多让着些她,千万别让她再伤着自己。”

杨震听着陛下的恳切之言,感动于心,亦未再施礼,也只是恳切应道:

“陛下放心,臣绝不会让公主自伤,臣定会护公主周全。”

“你也知道,自从那件事情之后,安宁与朕一直冷着,朕不怪她,是朕以前逼她太紧,逼着她把自己裹了起来。朕希望你能融化了她的那层壳,即使她不再与她爹爹交心,至少能有你陪着她,听她说说知心话。”

“陛下,公主只是一时——”

“你不用为此忧虑,朕的女儿朕知道,她怪朕,但朕不怨她怪朕,只要她好,朕怎样都行。”

“朕希望你们能早日生几个孩子,享受承欢膝下的生活,能一直陪伴着彼此。”

“臣谢陛下恩典,臣定不负陛下,不负公主!”

翌日,陛下在早朝上当众宣布了兴和公主将于六月初六大婚,升杨震为兵部尚书,封为驸马,原禁卫副统领齐年擢升为统领,杨震之父杨复追封忠武将军,并着礼部立即筹办大婚各项事宜。杨母在杨府接了旨,方知陛下竟将安宁公主赐婚予杨震,虽连连惶恐,仍喜不自胜,感激涕零,被接入皇后宫中时一直哽咽谢恩,激动痛哭,被皇后劝了好久方止。自兴和公主的婚事宣布后,皇宫里喜气洋溢,皇后每日忙着督促礼部准备各式礼仪所需,亲自核对典礼流程,内务府则将陛下于公主及笄后便着令休憩的公主府竣工图呈予陛下亲审,陛下将其交由杨震亲自督办,若有不适宜处则责令付生立即修缮,朝中诸臣皆纷纷上表庆贺兴和公主大婚,内宫诸人也皆在为兴和公主备礼。杨府上下亦忙着为驸马准备各式彩礼,杨母虽身体不好,但也撑着为杨震张罗大婚之事。兴和宫的宫人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公主乳娘每日要确定的事情数不胜数,虽然累到头晕目眩,却也乐在其中,宫里的所有人都在为兴和公主的喜事高兴,就连宫外的百姓得知兴和公主即将大婚,都也纷纷庆祝起来,大家都知道兴和公主是陛下最宠爱的长女,其婚仪一定盛况空前,都准备在六月初六一睹公主驸马的风采。但这场婚礼的主角,兴和公主,却像平常一样,每日在书房看书,隔几日去陛下宫中问安,去东宫陪如儿。如儿哭诉长姐成婚之后不能常来看他,安宁则安慰他说会让陛下准他每月出宫去自己的府上玩,这才劝住。除此之外,安宁公主就像这场婚礼的局外人,甚至不是旁观者,因为她从不理睬诸人为她婚事准备的任何事项,礼部前来问,她一盖推给乳娘,若乳娘决定不了的,就请皇后裁决。众人都打趣说公主乐得清闲,却不知她对婚事本身都全不在意,又怎么会在意这些细枝末节。

杨震接了战紘督办公主府之命,方知当时随陛下微服巡视的庭院竟就是自己和公主的新家,这才仔细看顾各处,觉此府已修缮的极尽完美,只不知公主是否还有什么需求,遂呈报战紘,欲将竣工图呈予公主,若公主满意即可。战紘便着近身内侍去兴和宫传喻,让公主想想可还有什么需要的一并提起,众人本以为公主会依旧推给皇后,却未想到此时公主说有三项要事,需请陛下成全,否则便不成此婚。公主此言一出,唬得内侍和众宫人一震,兴和公主大婚是兴国的大事,众官员和大兴的百姓皆知,若公主此时因事悔婚,那可要出大乱子。内侍战战兢兢地听着公主所述,听毕方才心安,原来公主是为杨府和身边人谋封赏:

其一,封杨母为一品诰命夫人,令杨震所领薪俸与公主齐同;

其二,公主府改为杨府;

其三,将李司仪从宫外接回,封司衣局掌事,主管此次婚仪衣制,此后便在宫中养老。公主乳娘年事已高,厚赏其家,待公主出嫁后回家养老,每月依旧领取宫中俸禄,升乳娘之女诗儿为兴和宫掌室宫女,随同公主出嫁杨府。

公主乳娘此前将其二女儿接入宫中侍奉公主,安宁病危时,也多由诗儿近身照顾,乳娘年龄已大,安宁不想其再为自己担惊受累,故擢升了诗儿,想让她安心休养。李司仪自小跟着慧主,后慧主去逝便在宫中照看安宁,一直皆未有家室。她对安宁有养育之恩,因此她当时被赶出宫去,安宁心中一直有愧,不想她在宫外孤苦一生,亦不能再让她回到自己身边拘着,便记得她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为自己作嫁衣,遂定要让她完成心愿,她的才华又足以胜任司衣局掌事一职,以此职在宫中养老,亦不会被他人所欺。公主述此三项要求时,乳娘和诗儿皆在侧,听到公主如此恩赏,两人皆感动不已,乳娘知道这是最后几日侍奉公主,泪眼模糊,诗儿更是代母拜了好久,后才被安宁止了。众人原以为以公主此前对杨统领的漠然,对这婚事也许并不满意,没想到她竟为杨家谋了那么大的封赏,且将公主府改名为杨府,也是给了杨家至高的荣耀,因历代公主出嫁,皆是臣从君,府邸定是公主之名,然安宁公主竟欲将府邸改为杨府,即是屈尊降贵,尊崇杨家之举。由此兴和宫上下对杨驸马皆另眼相待,断不敢轻视。

内侍挟公主之命回陛下书房时,陛下已和杨震去了皇后宫中与杨母共宴,一是商讨婚礼事宜,二是按定例,大婚之前,双方父母必要见礼,且新人皆应在侧陪伴,陛下本已着人召安宁,但来人说公主仅日为婚礼事宜操劳,恰逢身子不适,不宜扰了见礼之事,遂特向陛下皇后和杨母请罪。战紘知安宁是对自己避而不见,心下不悦,却掩了心绪,只说着让太医好好看顾,叮嘱皇后多帮安宁操劳,皇后亦应声说是,杨母则起身让侍人代为问候公主,亦请公主以身体为重。杨震听说安宁因婚仪过劳,则暗暗自责不应将府邸竣工图再呈予她,又为她添了麻烦。其实那来人根本没见着公主,只是宫人回报后被公主拒了,乳娘只能自己胡编一通官话让来人回了这些,没想到却引出了众人这诸多心绪。侍人退后,皇后继续与杨母说些婚仪之事,战紘略略进些膳食,杨震则在忧心安宁,停了箸,只喝茶水。过了一刻,宫人禀报说内侍将公主对府邸的意见带了回来,请陛下定夺。其实那内侍本想待陛下宴请结束之后再行通报,但见杨家人在,且公主之请多是为杨家谋福,遂立即叫人禀报了去。战紘见杨震在侧,便叫内侍进来说话,若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则直接让杨震去办。那内侍施礼后将公主所说润色了些,一一报予陛下,谁知刚说了一项,杨母和杨震便皆慌忙起身,拜下请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