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季锋过江·短道速滑 > 第22章 chapter22

第22章 chapter2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chapter22

世界杯的最后一站,就这样结束了。

季锋拉着行李箱,走出房门。

领队已经开始清点人数,叮嘱他们别忘带证件、别丢下什么东西在这里。

她的行李箱比来时更重了——里面塞满了冰迷送来的礼物。

有信件,有小礼物,甚至还有个2010 年的冬奥会的徽章。

徽章是玛丽送给她的。

那是在比赛全部结束之后,从官方转播席上走下来个女人。金发碧眼,大约四十几岁,身着西装。

她先和季锋做了自我介绍,原来她就是 2010 年冬奥运动员,来自红国。

她这么一介绍,季锋才认出来,玛丽是红国的短道速滑选手,三届冬奥参赛,金牌在手,职业生涯几乎完美。

退役之后玛丽明显丰腴,眼神里少了当初的锐利,显得平和。

这次她是来做比赛解说的。

玛丽在 2010 年冬奥后宣告退役,虽然最后一届她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奖牌,但是玛丽能够坚持到最后一届,已经实属不易。

而那一年,是中国队崛起的一年。

玛丽和她率领的红国队屡次被中国打败。

不过,玛丽似乎并不介怀,甚至十分敬佩。

“橙还好吗?”

她问的是孟橙。

季锋叫翻译告诉她:“孟橙已经兼项大道速滑,现在成绩稳步上升。”

“七河呢?听说她脚踝受伤,现在怎么样?”

季锋默然。

周七河的脚踝几乎粉碎,一度连走路都成问题。现在虽然经过几次手术,已经康复,但是,再也不能上冰。

季锋想了想,才谨慎地说:“她在等待国家的召唤,随时为短道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玛丽挑挑眉,似乎也很惋惜。周七河当年负伤,事发突然,玛丽也觉得十分震惊、遗憾。

她从兜里拿出来个徽章,晃一晃,说:“送给你,这是当年橙给我的,希望能给你带来好运。”

运动员之间也流行换 pin,这便是孟橙当时和她交换的。

一枚有点斑驳的徽章,是个冰刀的式样。

这种在赛事上交换的徽章,纪念意义大过其本身。

季锋收下了。

玛丽抱了抱她:“Good luck.”

她会好运的。

一定会的。

季锋就带着这满满的行李箱,离开了温哥华。

去机场的大巴车上,大家都昏睡过去,而季锋却看着窗外倒退的风景,毫无困意。

阳光灿烂,碧绿青草。

所谓的心理阴影,在阳光下,应该是无处遁形。

怕被落下,去追赶就好。

陈教练似乎睡醒了一觉,看见季锋还醒着,就晃晃悠悠地走过来,在她身边坐下。

“输够了吧。”

季锋有点羞赧,但还是轻轻地点点头:“够了的。”

这次温哥华站,季锋没有单项金牌入账。

在她的主项 1500 米比赛中,她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没有把握住最佳时机,在后程两圈才起速超越,但是已经贻误战机,最终只进了 final b,a 组决赛不进。

兼项的 1000 米,季锋也表现平平,止步于1/4 决赛。

不仅如此,她在女子接力中的巨大失误,让中国队损失了一枚金牌。

真的是一输到底。

季锋这个赛季,成绩高开低走。她刚在冰迷心里建立起来的信任也已经崩塌。

虽然粉丝还在鼓励她。但是,贴吧和论坛里对她的争议也不少。

有个帖子,写得很尖锐。

“长距离后继无人,最强新人季锋已废,可以抬走了。”

帖子里把季锋的比赛复盘了一遍,下了定义,说她是一位遇强则软,遇软才强的选手,只会比内战,出去比赛就跪了。

软脚虾。

季锋看见帖子的时候,不可能毫无波动。

但是,她不在意。

因为她会赢,她要赢。

陈教练淡淡地说:“我看得出来,你有思想包袱。不过,我坚持让你这次打满全场,也就是想告诉你。”

“输就输,谁也不是常胜将军。”

“否极泰来这种话,不仅仅是指运气,也可以指心态。”

“输到底了,无路可退了,这就叫破釜沉舟。”

“我给你换了一个分管教练,回去把你的动作再磨精细些。”

“你准备吧。世锦赛我还会带你去,名额还是你的。”

“不过你也要记住,成绩,我要成绩,你必须交成绩给我。”

陈教练说得斩钉截铁。

季锋点点头。

这才是真正的,最后一战。

队伍可以容忍她的失误和状态不佳,却不会一直放任她这么烂下去。

世锦赛之后就是选拔赛,马上就是冬奥。

世锦赛就是她最后的机会,证明自己的机会。

回国之后的生活又归于平淡。

训练,按摩,和江为止瞎聊天。

江为止已经调回 a 队——为了备战世锦赛。

冰联已经正式决定,把男女混合接力新增为短道速滑的比赛项目。现在各个国家都在提前训练、磨合阵容。

中国队的混接,现在有两套比较稳定的阵容。其中,陈业昂和齐择是男队的主力,池圆圆和刘子阳是女队的主力。他们四个是比较固定的搭配。

而江为止、苏豫负责打男队轮换,如果两个主力出现了什么意外或者需要休整,就视情况将他们俩调整进队伍。

女队这边,却是僧多粥少,季锋、叶又绿、陈依依、凌素,总共四个人打替补。其中,除了季锋是长距离选手,剩下三名都是主攻 500 米。

中国队的短距离一向比长距离要好。

因为爆发力强、训练方法得当,现在的后备队员里,练 500 米的苗子比比皆是。

不过,女队里,除了池圆圆的成绩比较亮眼,其余的运动员都大差不差,没有什么碾压的实力。

因此竞争也就更激烈了。

而季锋这个练长距离的,颇有点局外人的意思。她的主项中,没有什么人跟她竞争。唯一算得上是前辈的,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成绩下滑严重,已经掉到 b 队去了,不具有竞争力。

另一个前辈就是陈依依。

陈依依是个大队员了,当年经常给孟橙打配合战术。

虽然,陈依依的年纪比孟橙小一些,但是,她的伤病情况比较严重,这两年成绩不算亮眼,只能算个经验丰富的选手。

不过,她是个万金油选手,能力均衡,从 500 到 1500米,她都能滑出不错的成绩。

也正因如此,每每遇见大赛缺额的时候,总是陈依依补上。

她能掌握三种起跑姿势,分别用于 500 米冲刺、长距离起跑的赛场。

不过,就像木桶理论一样,成绩太过于平均,就很容易单项平凡。

陈依依没拿过全能王,也没拿过单项金牌。

但是,在接力中,她像粘合剂一样,能很快适应大家的节奏,并且滑商高超。

很适合滑接力的选手。

所以,混接名额中,女队两个人是定下来最快的。

季锋对此没什么意见,只是加大了训练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