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王大仙说,这个舞团是特意从台湾邀请过来。舞团的创办人从小习舞,后来又长期修行,所以整个过程比较偏向于沉浸式体验。通过训练去帮助表演者剔除妄想、贪心和烦恼,从而在表演中获得内在的宁静,同时将这种近似禅修的体验带给观众。
飞飞虽然不能准确描绘出“禅修”是什么,但是在这样的训练中,却能体会到“艺术”再爬升一个维度必定是某种对终极真谛的思考与追寻,借老子的话说,“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当然每个人对“道”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从而才有艺术形式、呈现的多样性,但并不妨碍我们去探索“道”。“道”远非想象中的那么虚玄,用庄子的话说,“道在屎尿中”,用心体会,那么俯首皆是道。
中午照旧在斋堂吃饭。饭罢,奔赴下一场“大师分享会”。
午后一点钟左右,天空乌云密布,眼见着大雨将至。按民宿老板娘的经验,大暑当天如果下雨,多是雷阵雨。所以飞飞和王大仙两人有意识地坐上游览车,赶在下雨之前抵达分会场。
这次来到湖边的“长清山庄”。从山庄大门口远远可以看到主会场。此时,主会场的人群都躲进寮子,只有零星几个人举着伞,像是做好准备迎接大雨。
来到山庄内的会客厅,参与者每人一个蒲团,排排坐,只要还有空地,就能带着蒲团挤进去。如此一来,虽说这会客厅不算大,但容纳一百多号人也不是什么问题。
两把太师椅坐北朝南,中间还有一张桌子,看样子“大师”到时候是坐在这位子上。也不知他们会谈些什么?对于飞飞来说,此时内心里倒是充满了期待。这阵势比上午的禅修更引人期待。
这次是两位“大师”,讨论的主题是“古典美与现代诗”。
一位是儒雅温润的谦谦君子,一位是声音充满磁性,外表斯文精致的学者风范。
两位大师在对谈过程中,从《诗经》一路下来,到《牡丹亭》,再到《红楼梦》,最后回到现代。或许我们生活在一个不会写诗的年代,但是至少我们还可以读读诗,附庸风雅,去感受文艺之“美”!
两位大师侃侃而谈,在对话的过程中,最让人惊喜的是他们身上自然散发出的魅力,不是用外表可以衡量。这种气质是经过时间的浸泡与沉淀,最终像一坛酒越陈越香。飞飞虽然说不上阅男无数,但最起码也见过很大一批所谓“上流社会”的人,这些人非富即贵,但他们身上真的没有一丝这样的气质,有的只是自以为是的“精英范儿”,一开始可能会让人印象深刻,但时间长了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一场,飞飞听得很入迷。
期间,雷阵雨如约而至,但是,丝毫不影响厅内众人雅兴,反倒是为整场对话增色不少。雷声轰鸣,雨水顺着屋檐倾泻而下,由于声音太大,两位大师相视一笑,像是有默契一般地示意大家一起听雨。这种时刻很容易被忽略过去,在大多数情况,大家的第一反应会是先关门窗,认为雨声、雷声打扰到这么重要的谈话。但是在大师的眼里,这是大自然之美,是意趣,更是情趣。如果就这么忽略过去,是不是太不解风情了?
散场的时候,飞飞发现这一场有好几个熟人。先是姬羽领着两位大师前往休息室,接着又见世东、允恬也在其中。二人过来与王大仙和飞飞打招呼,一起往室外走去。
这会儿雨也停了,天朗气清,正适合散步。这“长清山庄”比“玖號馆”有过之而无不及,真是一座精致园林建筑。耳边知了叫得正酣,一行人走到“揽月台”,只见西天外,一抹晚霞,竟然在雷雨之后显得格外澄澈迷人。
而此刻草丛下,蜘蛛结着大网,坐等猎物上门。
你以为的世界,只是你关注的世界
被你忽略的地方,一直在继续它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