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失眠之后,林子夏每天昏昏沉沉睡不够,作息和家里的猫咪完全同步。上午吃完早饭哈欠连连,索性去睡觉,一觉醒来通常下午两三点,起来吃午饭,看会书,下楼散散步,吃完晚饭,早早地就又去睡觉了。在睡醒的空档回复信息,任何人约她都说自己在忙。
就这样在家睡了一周之后,总算睡够了,打算出去走走。恰好有个朋友发来信息,约她哪天见面。林子夏心想拣日不如撞日,回说:那就今天吧。
湖边,二人在人群中,虽说还不到摩肩接踵的地步,但也走得艰难。
朋友有些紧张地说:“好多人啊!我有点人群密集恐惧。”
林子夏目视着远处,安慰道:“不用管别人,专心欣赏风景。”
开阔的湖面上,波光粼粼,水波飘荡着画舫、游船,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浓淡相宜,好一幅天然的山水画。林子夏开玩笑说:“原来古人的水墨画是写实的!”
沿着湖边走,细长的柳条随风飘摆,远处长堤上站满了人,二人忽然改了路线,拐到北山街上。道路两旁种满了梧桐树,高大又茂盛的梧桐树,这时候从另一个角度看长堤,像水墨画上的笔墨,淡淡一痕,又是别有一番风致。
走累了,坐在小渡头的石阶上休息。渡头两侧的水里种着荷花,不时还有白鹭飞过,远处是长堤,再远处是山,再远处是太阳。
“在你旁边,人会静下来。”朋友说完赶忙解释说,“就是感受不到什么情绪波动,但又不是那种死气沉沉的,而是那种有生命力但同时又很平和的感觉。”
林子夏微微一笑,说:“你不是第一个这么说!这是我刻意训练的结果——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最近半年一直都保持的不错,除了上次跟妈妈吵架之外,直接秒破功。再有就是上次因为项目的人不讲道理很生气之外,其他时候,情绪基本上都还比较稳定。对于我这种高敏感的人来说,真心不容易。”
朋友惊讶地问:“你发脾气会摔东西吗?”
林子夏摇摇头说:“多半会哭。”
听说一吵架就哭的人是泪腺失禁,这样的人通常都非常敏感。
“那你为什么跟妈妈吵架?”
林子夏表示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一些家里的琐事,:“反正我态度不是很好,又咄咄逼人,妈妈直接生气了,让我管好自己的事。不过,这不是重点,因为那时候我的情绪还很稳定。当我的朋友听说我跟妈妈吵架了,他的第一反应说:“或许她并不是因为你态度不好生气,而是因为你不结婚生气?”
林子夏顿了顿,望着远处的湖水,继续说道:“那一瞬间,委屈、难过、生气、无助,各种情绪从四面八方朝我扑来,眼泪不争气地开始哗哗直流。这时候重点来了,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丝念头:要是我等的那个人能早点出现就好了?接着又闪过一丝念头:要不敷衍一下他们?接着,又闪过一丝念头:没有人能救你,只有你自己能救你!忽然我就清醒了!立刻擦干眼泪,恢复理智。告诫自己:不能妥协的事必须坚持到底,否则就是前功尽弃。”
人真的很奇怪,总是打着“关心你”的旗号,堂而皇之地“越界”。当然不是说不能关心,但至少要先确认这份关心是不是对方需要的,如果不是,那就是打扰。林子夏觉得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都是个人的私事,哪怕是父母都不能过多“干涉”,更不要说那些只是想八卦的人,可能还会苦口婆心地劝你要抓紧,否则过了这个年纪就很难找了。遇到这种“没有边界感”的关心,要学会明确“拒绝”。
当然有的人为了维持和谐关系,而且情商也比较高,稍稍敷衍或转移话题,也就相安无事了。但如果“这种越界行为”已经让自己不开心了,那就要明确告诉对方。表达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带着情绪回击,这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你让我不高兴,我也没必要让你高兴”。还有一种是如实地告诉对方,“我觉得这是个人私事,不想讨论,也不想对任何人交代”。如果对方想就此展开讨论,那也可以探讨探讨。根据自己的心情,酌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