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桌上,散开一页页的纸张,上面写满密密麻麻的字。林子夏双手托腮望着窗外的蓝天和阳光,小心翼翼地坐在椅子的边缘,怕惊扰了身后睡猫的清梦。
每当连续两三天频繁出门之后,林子夏都要安排自己在家休息一天。对她来说外出与人打交道是消耗,频繁外出与人打交道就是频繁消耗,消耗之后需要及时独处“充电”,保持能量平衡。当然,对另一部分人而言,他们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为自己“充电”。无所谓哪种方式,受用即可。
耳边播放的依旧是读书节目,是在分享一篇来自波德莱尔的散文诗,林子夏跟随着广播里娓娓道来的声音,思绪越飘越远:
“一片辽阔的黑色穹空,笼罩着尘土飞扬的广阔平原,四下无路,寸草不生……我遇见了一群弯着腰向前行走的人,他们每一个人背上都背了一头巨兽,沉重如一袋面粉……可是着可怕的怪兽并不是一件僵死的重担。相反的,它以那富有弹性的强壮的肌肉,紧紧搂压着人……我向其中一个人发问,问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到底要走向何方?他回答我,他自己页一无所知。不仅仅他,这一整队的其他人都不知道。但显然,他们确实朝某一处走去,因为他们全被一种无法抵御的行走的欲望所驱使……在这些徒步的旅人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对于趴在自己背上的怪兽有困扰的感觉,甚至好像早已把怪兽看成自己的一部分……所有疲惫、严肃的面容,未曾流露出一丝绝望的神情……一整列的队伍经过我的身边,最终莫入朦胧的地平线……不可抗拒的冷漠迅速控制了我,于是我便显得比那些背着怪兽的人更加疲惫……”
林子夏想到当下的都市人和波德莱尔笔下所描绘的都市人的生活状态并无二致,似乎不自觉地就会流入“僵化”,有太多的“不得已”。面对波德莱尔的悲观和绝望,林子夏深有同感,尤其是当她发现自己花了整个青春寻找的“生命的意义”结果是“无意义”的时候,那种绝望让她万念俱灰。然而,直觉告诉她,事已至此,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事实”!既然“生命无意义”,那就敞开了“玩”!或许,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开创另一片广阔的天地,而“想象力”就是打开另一片广阔天地的钥匙。
林子夏从眼前散开的纸张中,拿起其中一张举到面前,上面写着三个大字:“想象力”。自言自语:“人真是世界上最精妙的存在……怎么会自带想象力这样的功能呢……所念即所得……那如何调动人的想象力呢……啊是文字!”
林子夏兴奋地在“想象力”三个大字旁边又写了两个字:“文字”,接着又再旁边写了两个字:“游戏”。最后总结道:“这就对了,文字是最容易激发想象力的游戏!!”
如果说身处的这个世界是物质世界的代表,那么想象力的世界就是精神世界的代表。或许在物质世界个体的能力有限,但在精神的世界想象力就是“创造者”,每个人只要打开想象力,就可以去创造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从而不受物质世界的限制。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自由”。
正当开心之际,朋友打来电话,林子夏秒接,只听对方无精打采地问:“你在干嘛?”
听她这语气,林子夏知道对方大概率是此刻闲着无聊还带有点小情绪,这种百无聊赖的小情绪通常在电话拨通的那一瞬间就消解掉了,于是不无雀跃地说:“我打算把之前的游戏脚本写完,最近灵感爆棚!”
朋友只是闲闲地说:“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