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室里,风丝丝缕缕地从窗户吹过,两人喝茶聊近况。周文涣皱着眉头表示自己最近遇到了跟“人”有关的问题,确切说是关于人员的管理问题。在以前的工作环境中,大家几乎同频,无论是自主性还是独立性都在一个频道上,这样的一群人在一起协作效率自然高,但现在却发现,身边的人连基本工作方法都有问题,更不要提什么自主性、独立性。一而再再而三地教,还教不会,实在带不动……
林子夏安静地喝茶,不时提一两个问题,比如人员的最小单位配置,公司的业务方向等。为了更清晰地表达,周文涣找来一张纸,给林子夏边画边讲……经过一番推演之后,核心问题又绕回到“人”身上,好像走到了一个死循环里。
这时,林子夏举起那张纸,让周文涣看,问道:“你看到了什么?”
周文涣看了一会说:“还是人的问题。”
林子夏认真地问:“那是什么人的问题?”
周文涣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些人的问题。”说着指了指运营人员的问题,解释说所有的业务需要执行,而这些人连最基本的执行都做不到位。
林子夏又问:“那把不合格的都换掉呢?”
周文涣摇摇头表示换掉容易,难的是招到合适的人,要么已经有成熟的经验和能力,要么是一张白纸,从头培养。相比有经验的,反而一张白纸更好带。
林子夏接着问:“除了这些人的问题,还有别的人有问题吗?”
周文涣想了想说:“我自己的问题。时间精力有限,但凡我有时间,自己就全干了。”
林子夏又问:“其他合伙人能补位吗?”
周文涣补充说:“合伙人每个人又都有各自擅长的地方,没办法互相补位。”
林子夏不再继续提问,只是平静地说:“结果已经显而易见了。”
周文涣不置可否地说:“本来就是显而易见啊。”
林子夏摇摇头说:“不不不,我们说的是两个事。你心里是不是很清楚人员的问题现阶段没办法解决?“
周文涣回道:“对啊。”
“那你们定业务目标或KPI的时候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定的?”
“公司的业务增长肯定是按投入产出比来定的。”
“那有考虑到现阶段人员的执行能力和实现能力吗?”
“肯定考虑了啊。”
“你确定?”
“确定啊。”
“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