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梅雨季节,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若素坐在赵阿姨家的藤椅上,手中的针线在绣绷上穿梭。
“手腕要放松些,针脚才能均匀。”赵阿姨坐在一旁,耐心地指导着。
若素点点头,专注地看着手中的香囊。并蒂莲的花瓣在她指尖下渐渐成形,每一针都带着心事。
“你这绣工真不错,一看就有天分。”赵阿姨赞叹道。
若素微笑不语,手下的动作却没有停。在并蒂莲的花蕊处,她巧妙地以苏绣暗语绣出一个“安”字,细微到只有懂行的人才能辨认。
“这香囊打算送人吗?”赵阿姨状似无意地问道。
“嗯,送给一个很重要的人。”若素轻声回答,眼中闪过一丝柔光。
沈阳的旧书市上,林晓晓拽着安之在摊位间穿梭。
“你看这本《花间集》,才五块钱!”林晓晓兴奋地抓起一本泛黄的书籍。
安之接过书本,随意翻开,忽然怔住了。书页边缘有熟悉的批注,那是若素独特的小楷。
“怎么了?”林晓晓凑过来。
“没什么,我买下它。”安之平静地说,从口袋里取出一枚银杏叶书签,小心地夹在扉页处。
书摊老板打量着安之:“姑娘,你很喜欢古诗词?”
“不是我,是我的老师。”安之轻声回答,目光落在书页上若素批注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那一行。
深夜的台灯下,安之翻开日记本。7月7日的页脚,她画了一只戴眼镜的小猫,猫咪的爪垫上藏着摩斯密码。
她的指尖轻轻抚过那只猫咪,思绪飘回去年夏天。黄山云海之上,若素指着天空中舒展的卷云:“安之,你看那朵云,像不像一只猫?”
安之顺着她的手指望去:“确实像,还戴着眼镜呢。”
若素笑了:“那就是你啊,我的小书虫。”
回忆中的笑声如此清晰,安之不禁湿了眼眶。
“安之,我回来了!”林晓晓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林晓晓风风火火地冲进来:“你舅舅今晚加班,不回来了。对了,赵阿姨托人带了定胜糕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