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妘儿以为再也见不到您了!”她低着头,泪水不停地滑落。
“陛下,您责罚我吧,妘儿犯下大错,私自出关了。”
皇帝一脸慈祥地看着她,“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朕的心都要痛死了。”
“苦命的孩子,你娘走得早,舅舅答应过要照顾好你,谁知你胆子这么大,竟敢跑到草原和突厥人打仗,朕都快被你气晕了。
朕知道你重感情,但以后再也不能做傻事了,你不知道朕有多担心你。”
此刻,皇帝的样子丝毫不像一个动辄杀人的暴君,反倒像一个慈爱的长辈。
长孙妘立刻将准备好的马屁话搬了出来:“陛下乃千古一帝,威震天下,就连草原上都流传着陛下的天威。”
“这一战仿佛并非将士们拼命打赢的,而是皇帝在长安施展神威消灭的突厥人。”
她顺便再提一提,李安民的种种不法行径。
长孙妘本以为皇帝会像往常一样敷衍过去,谁知皇帝竟然勃然大怒。
就因为李安民包庇下属敛财这样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皇帝竟然大发雷霆。
“郡主,依照大隋律法,这种行为该如何判决?”
长孙妘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支支吾吾地说道:“似乎是流放三千里。”
皇帝生气地对长孙妘说道:“这件事就交给你去查,先把李安民收监,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她想起自己手上还有李安民的士兵侵占官田、暗中勾结突厥人的证据。
顿时不敢提了,要是提出来,李安民恐怕就是被夺爵、杀头的重罪了。
平时油盐不进的皇帝舅舅今天突然转了性子,为了这点小事竟然较起真来。
皇帝立刻唤来掌管章印的内侍,颁布圣旨,将李安民收监。
同时,皇帝要求长孙妘亲自率领禁军前往李安民府上宣读圣旨。
而且,审理此案的任务也交给了长孙妘。
她回想起自己家里的那一堆账本,心中暗自思忖:倘若李安民只因这点小事就被判流放,那她自己的所作所为恐怕也够得上被五马分尸的刑罚了。
她不禁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对自己的多嘴感到有些懊悔。
当她走出皇宫大殿时,皇帝的脸色立刻严肃起来。
这时,一位年轻的军官从偏殿走进来,他就是宇文成都。
皇帝高兴地对宇文成都说:“宇文将军辛苦了,这四年你先是帮朕狠狠打击了李家,又帮朕削弱了长孙家,还打败了突厥人。
爱卿功勋卓著,想要朕赏赐你什么呢?”
宇文成都跪在皇帝面前,欢喜地说:“末将能有此成就,全靠陛下神威。
末将不敢奢求陛下过多赏赐,只求陛下答应一件事。”
皇帝似乎猜到了宇文成都的想法,听到这话不禁皱起了眉头。
“有话直说!”皇帝淡定地说。
“陛下,请您将长孙郡主许配给我。
我和长孙郡主相恋多年,情投意合,恳请陛下成全。”
皇帝的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宇文成都啊,有些人和事不是你能妄想的,别痴心妄想了,你立下这点小功就敢跟朕随意提要求,还想娶朕的外甥女,你也配?”
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杀意,宇文成都突然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连忙向皇帝叩头,“请陛下恕罪!”
皇帝倒也没有和他计较,冷冷地留下一句:“你的功劳朕记着,自然不会亏待你,这件事你就别想了。做好你的本职工作。”
留下宇文成都,他已是汗流浃背。过了好久,才慢慢缓过神来。
长孙妘无奈地下了马车,一群禁卫军簇拥在她身边,浩浩荡荡地赶往唐国公府。
近千名禁卫军出动,甲胄和兵器齐全。
他们把唐国公府围得水泄不通。
走到唐国公府门前,李安民的侍卫手持武器,与门外的禁卫军警惕地对峙着。
长孙妘看了看门口的李安民侍卫,高声喊道:“赶快放下武器,本郡主奉王命请唐国公去大理寺问话,你们竟敢阻拦,莫非是想造反被诛九族吗?”
李安民在侍卫的簇拥下,也走出了府门,他瞪大眼睛,愤怒地看着长孙妘,说道:“最毒妇人心啊,长孙妘,我今天算是领教了,只要我李某不死,日后必定会找你算账!”
长孙妘其实很想解释,但在众目睽睽之下,解释也无济于事。
她请来传旨的太监,众人跪地接旨后,她冷冷地对禁卫军说:“国公乃朝廷重臣,不得动用刑具,你们小心伺候国公上马车。”
随后,她向李安民做了个请的手势。
李安民转头望了望身边的亲卫,挥了挥手,亲卫们便都散开了。
他走到马车前,看了看长孙妘,那眼神十分复杂,仿佛在看一个十分讨厌的东西。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长孙妘骑上战马,带领禁军赶往大理寺。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真的给她出了一个极大的难题,她也只能尽力为李安民周旋了。
赶到大理寺,唐国公包庇下属侵占田地一案,皇帝特地下旨由长孙妘主审。
国公大人自然不可能一到大理寺就被压倒堂下。
其实,现在长孙妘比他更焦急,她从皇宫出来后就有一大群人跟着,完全没有机会和李安民单独交谈。
这个案子很简单,长孙妘只用了四个字来评价,那就是“兔死狗烹”。
既然突厥已经投降,那么李家在晋阳似乎就没什么作用了,找个借口除掉他们也是很正常的。
长孙妘的长孙家还要平定帝国西部接连不断的叛乱,目前还少不了他们。
所以这次负责主审的就是她,长孙郡主。
等西部安定下来,可能受审的就是她了。
前来审案的大理寺卿和刑部侍郎,兴致勃勃,终于等来一件大案,似乎下定决心要办成铁案。
然而,主审的郡主却丝毫不着急,反而细心地安排起李国公的食宿。
李安民到了大理寺后,也丝毫不见焦急的样子。
这个案子很简单,长孙妘觉得就是“兔死狗烹”。
突厥投降后,李家在晋阳好像没作用了,被找借口除掉也正常。
长孙家要平西部叛乱,现在离不了长孙家,所以长孙妘主审。
等西部安定了,可能就轮到她受审了。
大理寺卿和刑部侍郎盼来大案,想办成铁案。
可主审的长孙妘不着急,还细心安排李安民食宿。
李安民到大理寺也不焦急。长孙妘去看他,却被骂出来。
前几天还亲昵,现在他成犯人,关系不稳定,长孙妘心里难受。
长孙妘救不了李安民,不管她咋洗刷罪名,舅舅都会安新罪名。
但她不会坐以待毙。李安民被困大理寺,没机会单独交谈。
她现在只能扛住压力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