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殿试结束,时烟絮才终于忙里偷闲有了一下午的休闲。
因着应了陛下去教导大公主,所以从尚书都堂离开后便进了宫。
就在陛下的寝宫的偏殿里,置了桌椅摆着笔墨。
凌幼归拿着的依旧是年前凌路尘拿给她的那篇策论,将近两千字,终于是认全了。
凌幼归见他的先生过来,便把策论给了时烟絮。
这东西他熟,就是三年前他殿试时写得那一篇策论。
那年殿试前出了事,殿试的题目被泄露了出去,为了殿试能够按时举行,所以朝中大臣临时换了考题。
题目在殿试当天由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当众公布,那一次正巧临安二十年年的南边水灾未平,便以水灾处理为题写一篇策论。
当今陛下觉得当日公布考题的形式格外公平,所以这一次仍是殿试当日公布。
今年考得仍然是策论,不过是以江南十二州官员与地方豪强相互勾结为题。
陛下现在还在大殿上看着诸位学子写策论,他之所以清楚考题则是因为过不久他要往江南去,去的时候势必会培养一批新的朝廷势力,与如今几乎固定的官场相抗衡。
时烟絮不太清楚陛下为什么对凌幼归要求那么严厉,才三岁就要学策论。
若要讲策论势必要将当年的形势讲清楚。
临安十九年秋,梧州正值秋收时遭遇了水灾,大雨持续了很长时间,河道内的水也漫了出来。
整个梧州都被水淹了,可历朝历代的水灾都不是独自到来的,水灾过后便开始热,令人意想不到的热。
太阳滋生了瘟疫,整个梧州都成了炼狱。
朝廷怕瘟疫漫延,于是送了粮草却又派兵紧关梧州城。
没人不想活着,而那些人却无时无刻不在死亡边缘,后来甚至发生了暴乱。
朝廷有人提出派医者过去治疗瘟疫,可派过去的医者一半都死在了暴乱中,也有人提出损一城而保全国,俗称屠城。
但朝中有不少人供奉儒道,临安帝也不愿意背上暴君的骂名,以至于梧州一事一拖再拖。
年后开春,朝廷也没了多余的粮食用于梧州,临安帝也动了屠城的念头。
云起自外甥死后便一直安逸一隅,那次却是他提出以梧州入题来选拔人才。
时烟絮曾去过梧州,在那里还没有变成地狱之前。
策论上面几乎没有任何华丽辞藻,将近两千字全部都是他的想法。
“我曾到过梧州,那里水灾后难以解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那里的粮仓在水灾之前就已经空了。
朝中有人想借着这次水灾把梧州粮仓的事情翻过去,所以被关在城里面的人死了才如他们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