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针锋相对,却又彼此尊重,辩论水平之高令在场观众连连称赞。黄胖胖注意到台下的陈主任频频点头,似乎对他的表现很满意。但这并未让他感到轻松——他希望进行的是真诚的思想交流,而非迎合某种预设立场的表演。
在自由辩论环节,一位来自企业的来宾提问:"两位都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观点。我想知道,在你们看来,高校教育应该更注重专业深度,还是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和跨界能力?"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黄胖胖思考片刻,决定坦诚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而非简单重复"坚守专业"的立场:
"我认为这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高质量的专业教育本身就应包含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素养培养。专业不应被理解为固定的知识集合,而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从这个角度看,坚守专业信念和保持灵活适应力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这个回答明显超出了辩题的简单二分,黄胖胖注意到陈主任的表情变得有些复杂。但他继续道:
"高校应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认识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无论AI如何发展,学生都能基于自身价值判断做出合适的选择,而非被动跟随技术或市场潮流。"
蓝欣对这个回答表示赞同,并补充道: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而非单纯的专业人才。在AI时代,技术可以替代很多具体任务,但无法替代人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因此,高校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批判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两人的回答意外地呈现出某种统一性,超越了辩题设定的对立框架。台下掌声雷动,许多观众和来宾都被这种深度思考所打动。
辩论结束后,陈主任神色复杂地走上前来:"黄同学,你今天的表现...很有深度。不过有些地方似乎偏离了我们预期的立场。"
黄胖胖平静地回应:"陈主任,我认为辩论的目的是探索真理,而非简单地维护某种立场。我尽力论证了专业坚守的价值,但也承认灵活适应的必要性。这才是负责任的思考方式,不是吗?"
陈主任略显尴尬,但最终点了点头:"你说得对。可能是我们对这次活动的定位有些功利了。看到台下观众和来宾的反应,你们的辩论确实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活动结束后,许多学生和来宾围住黄胖胖和蓝欣,表达对这场辩论的赞赏。一位高中校长特别指出:"你们的思考超越了简单的二元对立,展示了真正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这正是教育应该培养的品质。"
晚上,黄胖胖收到蓝欣发来的信息:"今天辩论后,有三所高中的校长向我咨询,希望我们去做讲座,分享关于AI时代学习方法和思维培养的观点。看来我们的'不够标准'的辩论反而引起了更多共鸣。"
黄胖胖回复道:"这正说明真诚的思考比起预设立场的辩论更有价值。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开放的思维或许比固定的答案更重要。"
几天后,校园网站发布了一篇关于此次辩论会的报道,标题是《超越对立:AI时代教育的新思考》。文章高度评价了黄胖胖和蓝欣的表现,指出他们展示了"既能坚守核心价值,又能开放包容多元观点的成熟思维"。
这场辩论和随后的反响,让黄胖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真正的价值坚守不是固守教条,而是在复杂变化中保持清醒的判断和独立的思考。有时,坚守原则恰恰意味着突破简单的二元思维,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全面的视角。
省级优秀毕业生的评选结果很快公布,出乎许多人意料,黄胖胖和蓝欣都榜上有名。评语中特别提到他们"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责任担当"。
这一结果让黄胖胖意识到,真正的认可往往来自于坚持真实和诚实,而非刻意迎合某种期待。在坚守原则的同时保持开放思考,这种态度本身就体现了更高层次的原则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