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言语之间:黄胖胖的辩论奇遇 > 第48章 第 48 章

第48章 第 48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周三下午,中央大学人文科学楼的小剧场内,校内辩论选拔赛正在进行。黄胖胖坐在参赛者区域,右手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膝盖,这是他紧张时的小习惯。名牌上"达尔文的花园"几个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仿佛提醒着他肩负的思想重量。

主持人宣布下一组对阵:"现在进行的是第四组选拔赛,辩题为'人择是否应当超越天择'。正方支持'人择应当超越天择',由'普罗米修斯'杨子易、'人类纪'周天明出战;反方支持'人择不应超越天择',由'达尔文的花园'黄胖胖、'盖亚'苏醒出战。"

黄胖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这是随机分组,他之前并不认识搭档"盖亚"——只知道这个代号来自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也是现代盖亚理论的命名来源,暗示地球是一个自我调节的有机整体。

当他走向台前时,一位身材高挑、留着短发的女生也站了起来。她朝黄胖胖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沉稳的自信。黄胖胖猜测这位就是他的搭档苏醒了。

两人在反方席位坐下。黄胖胖趁机低声问道:"你是环境学院的苏醒?"

"是的,环境生态学,"她简短地回答,语气专业而冷静,"你是生物哲学的黄胖胖吧?我看过你的那篇关于基因编辑伦理界限的论文。"

黄胖胖有些意外,那篇发表在校刊上的论文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看来这位搭档对相关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

对面,正方的两位选手已经就位。"普罗米修斯"杨子易是计算机学院的风云人物,据说在人工智能领域已有几项创新成果;"人类纪"周天明则来自地质学院,专注于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这两位选手的组合颇具深意——技术的创造者与地球变化的观察者,共同站在人择的立场上。

主持人简要介绍了规则:每方两位辩手轮流发言,每人5分钟;然后是15分钟的自由辩论;最后各方3分钟总结。评委将根据论证的深度、逻辑性和辩论技巧进行评分。

比赛开始,正方一辩杨子易首先发言。他身材瘦高,戴着一副金属框眼镜,整个人散发着科技精英的气质。

"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下午好。今天我代表正方,支持'人择应当超越天择'的观点。"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首先,我想澄清一个概念:所谓'超越',并非否定或对立,而是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超越性发展。"

杨子易接着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认知层面,人类通过科学认识了自然选择的机制,这种认知本身就是对盲目进化的超越;能力层面,人类通过技术可以更高效、更人道地实现进化目标,避免自然选择中的残酷和随机性;道德层面,主动运用人择是人类的责任,可以减轻不必要的痛苦,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试想,如果我们能通过基因编辑消除遗传性疾病,通过人工智能优化资源分配,通过生态工程修复遭到破坏的环境,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拒绝人择的超越,某种程度上是对人类潜能的限制,也是对当前痛苦的默许。"

他的论述流畅而有说服力,结合了技术可行性和道德必要性,赢得了不少掌声。

轮到黄胖胖发言。他站起身,感到一阵不适应的紧张,但很快稳定了情绪。

"感谢对方的精彩发言。我是'达尔文的花园',代表反方,支持'人择不应超越天择'的立场。"黄胖胖刻意放慢语速,让自己的思绪更加清晰,"我想从三个维度说明为什么人择不应超越天择:认识论维度、系统论维度和伦理维度。"

"首先,从认识论角度看,我们对生命系统和生态网络的理解仍然有限。自然选择经过数十亿年的'实验',形成了精妙复杂的平衡。我们很难预测人类干预的长期后果。正如生态学家莱奥波德所言:'明智的做法是,保留生态系统的每一个零件。'"

"其次,从系统论角度看,生态系统是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具有涌现性和不可预测性。历史上,人类自认为是'改进'自然的尝试,往往带来连锁反应和意想不到的负面结果。从引入物种导致的生态灾难,到抗生素滥用引发的耐药性危机,都提醒我们干预复杂系统的风险。"

"最后,从伦理角度看,所谓'超越天择',隐含着人类可以且应该主宰自然的假设。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可能导致对其他物种价值的忽视,以及对自然系统完整性的破坏。同时,谁来决定'超越'的方向和标准?这可能引发权力不平等和新形式的歧视。"

黄胖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听众:"我并非主张完全不干预自然,而是呼吁在干预时保持谦逊、审慎和全面的考量。人择作为天择的补充而非超越,或许是更明智的立场。谢谢。"

黄胖胖的发言虽然没有对方那么慷慨激昂,但其中蕴含的思考深度和逻辑性赢得了评委的点头。他注意到章教授坐在评委席上,脸上带着若有所思的表情。

正方二辩周天明随后发言。他是一位阳光帅气的男生,语言风格生动形象。

"作为地质学研究者,我想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切入: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类纪'——人类活动成为地球系统主导力量的地质时代。这不是选择,而是事实。"

周天明指出,人类已经通过工业活动、城市建设、农业扩张等方式深刻改变了地球面貌。既然干预已经发生,关键问题是如何干预得更好。他认为,有意识地运用人择,比任由人类活动无序影响自然更为负责任。

"人择的超越不是狂妄的操控,而是理性的引导。就像园丁修剪花木,不是为了替代自然生长,而是为了更好地引导生长方向。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枯竭等全球挑战面前,被动等待天择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主动运用人类智慧,是我们的时代责任。"

反方二辩苏醒站起身,与她沉稳的气质相符,她的发言冷静而有力。

"我想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补充说明为什么人择不应超越天择。"苏醒开门见山,"生态学告诉我们,每个物种都是生态网络中的一环,而人类只是其中之一。我们习惯将人类视为特殊存在,但从生态学视角看,这种特殊性并不赋予我们凌驾于自然之上的权利。"

她举例说明了几个生态干预失败的案例,从澳大利亚引入蟾蜍控制甘蔗甲虫导致的生态灾难,到三峡大坝建设带来的复杂生态后果。

"另外,我想质疑对方提出的'园丁'比喻。园丁面对的是有限的花园,而我们面对的是无限复杂的地球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园丁有明确的审美和功能目标,但谁能为整个自然界设定这样的目标?基于什么价值标准?这种比喻隐含了人类可以且应该为自然定义'美'和'好'的假设,这正是我们质疑的人类中心主义。"

苏醒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字字有力:"盖亚理论提示我们,地球是一个自我调节的有机整体,具有维持自身平衡的能力。与其试图'超越'这一智慧系统,不如学习与之共存共舞。谢谢。"

四人的立论环节结束后,进入了自由辩论阶段。这个环节更考验临场反应和思维敏捷度。

杨子易率先发难:"反方的论述似乎基于一个前提:天择是完美的。但从生物学角度看,自然选择是否真的'完美'?它充满了偶然性、残酷性和浪费,数以万计的物种在这个过程中灭绝。难道这就是我们应该遵循的榜样吗?"

黄胖胖接下这个问题:"我们并非认为天择完美,而是认为它经受了时间的检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平衡。正如一栋古老建筑可能不够现代化,但它经受住了数百年的风雨考验,拆除重建它需要极其谨慎。更重要的是,我们质疑的是人类是否有能力创造更好的选择机制,尤其是考虑到长远和系统性影响时。"

周天明插入:"但问题在于,人类已经深刻改变了自然环境,打破了你所说的'相对稳定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被动等待新的自然平衡形成可能需要数百万年,而且结果可能对人类极为不利。主动运用人择,难道不是更负责任的选择吗?"

苏醒冷静地回应:"这个论点实际上强化了我们的立场。正是因为人类已经造成了巨大干扰,我们才应更加谨慎。修复和适应,而非进一步'超越',可能是更明智的策略。拿修复破损建筑来说,我们需要的是小心翼翼的修复,而非拆除重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