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展示了一张科技与实体经济对比图:"当制造业和能源部门因政策支持和供应链重组获得新的比较优势,资本自然会重新评估科技投资的机会成本。这不是周期,而是结构性变化。"
黄胖胖的论述引发了评委中几位经济学家的点头。他继续深入分析:"比较优势理论还揭示了科技行业内部的重构。请看这组数据:GitHub Copilot使初级工程师代码产出提升55%,但企业支付给资深工程师的薪资溢价反而增加200%。为什么?因为技术门槛降低后,核心竞争力转向了系统设计和业务理解。"
反方再次反驳:"技术创新将创造全新市场,扩大整体蛋糕,而非零和博弈。"
黄胖胖看向反方:"这个观点忽略了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对比2000年互联网泡沫后的反弹:彼时全球网民仅4亿,潜在增长空间达50倍;而2023年互联网渗透率超过67%,增量红利已近天花板。"
他引用微软CEO纳德拉的内部信:"'每一行代码必须直接绑定营收KPI'——这不是管理风格变化,而是比较优势理论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当增量市场萎缩,企业必须从扩张转向深耕。"
黄胖胖总结道:"大卫·里卡多在1817年告诉我们,自由市场会驱使资源流向效率最高的地方。两个世纪后,这一定律在科技行业得到了完美印证。2010年代,资本有充分理由押注远期增长;而今天,市场理性回归,重新评估了科技创新的真实回报率。"
他转向评委和观众:"承认黄金时代结束并非悲观主义,而是面对经济规律的理性态度。就像里卡多所说,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同样,投资流向取决于相对回报率而非绝对增长潜力。科技行业仍将创新,但不再享有资本偏爱的特权地位。"
黄胖胖的开场陈述结束后,辩论继续深入。反方辩手李明强调技术创新的不可预测性,张薇则反复强调周期论。
在第一轮辩论的最后总结环节,黄胖胖再次踏上讲台:"里卡多的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即使科技行业保持创新,当其他领域的边际回报更高时,资本仍会重新配置。这就是为什么全球科技公司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从12.3%降至7.8%,而股息分红比例却翻倍——资本正在用脚投票。"
他看向反方:"诚然,技术永远在进步,但黄金时代的定义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资本的宠爱。当马斯克睡在特斯拉工厂时,他在证明工程师的不可替代性;当他裁掉80%推特工程师却维持服务时,他在证明各位的可替代性。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学的铁律。"
黄胖胖的话引发了观众的深思。第一轮辩论结束,评委一致认为正方在经济逻辑上更为扎实。而这仅仅是黄胖胖论证的开始,他的笔记本上还有更多深入的分析框架,等待在接下来的轮次中展开。
收起资料,黄胖胖与团队简短交流。他知道,比较优势理论只是开端,要全面证明科技黄金时代的终结,还需要从行为金融学、平台经济、博弈论等多个维度进行更深入的论证。而反方显然也会准备更有力的反驳。
辩论的战火才刚刚点燃,而这个夜晚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