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胖胖经济学院大礼堂的灯光再次亮起,第一回合的激烈交锋让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林教授轻啜一口乌龙茶,润了润嗓子。
"欢迎各位回到第十八届黄胖胖国际辩论赛。第二回合,我们将讨论'文化霸权理论的市场机制'。"
台下座无虚席,前排就座的是来自全球各大经济学院的教授。赵教授推了推眼镜,向陈教授低语:"这一轮会很有意思。"
林教授继续道:"我们经常听到'审美标准是被欧美文化霸权所建构'的说法。今天,我们将纯粹从经济学视角分析这一现象。反方先行陈述。"
魏博士起身,她身着深蓝色职业套装,目光睿智。
"感谢主持人。首先,我想挑战'文化霸权'这一概念的经济学基础。"魏博士开门见山,"从全球文化市场的角度看,所谓的'文化霸权'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的体现。"
大屏幕上,魏博士展示了一张全球电影产业链的示意图。
"好莱坞的全球影响力源于其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经济。根据新贸易理论,全球文化市场存在'文化折扣'与'文化溢价'现象。"她指向图表中的数据,"2024年,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票房份额为69.5%,较2014年的85.6%有所下降。这说明所谓的'文化霸权'正面临市场调整。"
赵教授若有所思地点头。
"特定审美标准(如高鼻梁、立体五官)成为行业标准,并非单纯的权力压制,而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这可以用科斯的产权理论解释:好莱坞通过资本优势获得了对'美'的定义权,并将这种审美标准化为一种文化生产要素的垄断租金。"
台下有学生开始记笔记,魏博士的分析引发了广泛兴趣。
"关于消费者对'白人审美'的偏好,这可以用贝克尔的理性成瘾模型解释。"魏博士继续说道,"长期接触同类产品形成了适应性偏好,类似可口可乐通过密集广告塑造口味标准的过程。这种文化消费的路径依赖,是市场自发形成的,而非被动接受。"
她停顿片刻,扫视全场。
"最后,从芝加哥学派的角度看,如果消费者真的偏好多元审美,市场会自发调整。好莱坞选择主流审美标准,是对消费者需求的理性响应,就像麦当劳标准化菜单满足全球一致口味偏好一样。谢谢。"
掌声响起,魏博士落座,李研究员立即站起身来。她的眼神犀利,语调从容。
"魏博士的分析忽视了市场失灵问题。"李研究员开始反驳,"首先,文化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审美的偏好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在垄断性传播机器的塑造下产生的。这符合加尔布雷斯的'依赖效应'理论。"
她展示了一张全球媒体所有权集中度的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