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言语之间:黄胖胖的辩论奇遇 > 第247章 第 247 章

第247章 第 247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陈教授点头表示认同,而台下的国际经济学者也露出赞许的神情。

"从文化商品的全球价值链看,"王博士继续分析,"高附加值环节(如审美标准制定)集中在中心国家,而低附加值环节(如审美标准执行)则分散在外围国家。东方女性对抗衰老的高投入,可视为对中心国家设定的'年轻美'标准的被动适应。"

他展示了一组全球整容趋势数据。

"韩国、中国等东亚国家的整容手术中,有30%明确以'西化'为目标,如双眼皮、隆鼻。这表明东方审美正被西方标准'殖民化'。从资本流动角度看,这是一种'审美剩余价值'从外围向中心的转移。"

赵教授稍显不安,似乎对这种批判性解读有所保留。

"关于法国审美的例子,"王博士语气深沉,"恰恰证明了欧洲内部也存在文化中心与边缘。法国作为欧洲文化'次中心',通过时尚产业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但仍在好莱坞主导的全球审美体系内运作。这是一种'有限自主'而非真正的多元化。"

"最后,"王博士总结道,"我认为全球化中的审美差异,不是自然形成的比较优势,而是历史性的权力结构投射。迪士尼《白雪公主》选角争议,恰恰反映了这种审美霸权正在被挑战的开端。谢谢。"

又一轮掌声响起。李研究员请求发言:

"我想从技术角度补充。数字技术重塑了全球审美传播格局。TikTok等短视频平台使边缘审美能获得全球关注,如'中式审美滤镜'在海外走红。这种'审美去中心化'正在打破传统权力结构。"

魏博士立即回应:"但技术本身也不是中立的。算法推荐系统倾向于强化主流审美,数据显示西方面孔的社交媒体互动率高出东方面孔30%。这表明技术可能强化而非削弱审美霸权。"

记者何明笔下生花,捕捉着这场关于全球审美政治经济学的激烈交锋。

陈教授发言道:"我认为我们应关注消费者行为变化。全球化带来了'审美多样化红利',消费者能接触多元审美标准。数据显示,多元文化背景的广告平均关注度提升18%,这将推动市场自发向多元化发展。"

赵教授终于开口:"从长期看,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标准化,还有差异化。各地区正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审美标准,并反哺全球市场。如'韩式美妆'在欧美年轻人中流行,这是一种'逆向文化输出'。"

林教授微笑介入:"精彩的辩论!我们看到,全球化背景下的审美差异,既有比较优势和专业化分工的一面,也有权力不对称和文化霸权的一面。无论如何,审美标准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重构。"

林教授环顾四周:"下一回合,我们将讨论'身份政治的经济成本',探讨将选角争议简化为种族问题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

记者何明在笔记本上写下:《审美全球化:比较优势还是文化霸权?》

会场外,夕阳西下,照耀着这座学术殿堂。辩论的硝烟未散,但每位参与者都在这场思想盛宴中获得了新的启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