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时光,就跟一阵风似的,“嗖” 地一下就过去了。
这天,军眷区里热闹得很,阳光暖暖地洒在地上,给每一处角落都披上了一层金纱。
一位婶子正坐在自家门口,膝盖上摊着针线笸箩,手里的针线在布料间灵活地穿梭,缝补着一件旧衣裳。
她眼角余光一瞅见刘秀儿,立马把手里的针线往旁边一扔,双手在围裙上蹭了蹭,满脸堆笑地扯着嗓子喊道:“哎哟喂,小九先生,您可算回来啦!”
刘秀儿听到声音,抬起头,那一双明亮的眼睛弯成了月牙儿,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轻快地应道:“是嘞,婶子!”
婶子眼睛盯着刘秀儿背上那塞得满满当当的药筐,好奇地问道:“又跑山上去采药啦?”
刘秀儿嘴角一扬,笑嘻嘻地说:“可不咋的!漫山遍野都是宝贝药草,不采回来多浪费呀。采回来晒干,还能放老长时间呢,用处可大了去了。”
刘秀儿对草药的痴迷,那在军眷区是出了名的。
平日里,只要一有空闲,她就会钻进山林,像个寻宝人似的,眼睛不放过任何一处角落,仔细辨认着每一株草药。
她不仅认得各种草药的模样,还熟知它们的习性和药效,时常会跟周围的人分享一些简单的草药知识,大家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
婶子连忙点头,说道:“小九先生,您可真辛苦啦!”
刘秀儿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轻松地说:“这算啥呀,就当出去遛弯儿,顺便锻炼锻炼脚力了…… 哎,我那几个徒弟跑哪儿去了,咋一个影都瞧不见?”
刘秀儿一边嘟囔着,一边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到自己的药庐前。
她那药庐,布置得井井有条,门口挂着几串已经晾干的草药,随风轻轻晃动,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药香。
一看院子里空荡荡的,药材扔得到处都是,刘秀儿顿时皱起了眉头,小声嘀咕道:“这群小崽子,放着这么多药材不管,看我回头不好好收拾他们!”
刘秀儿虽说看着年轻,可带起徒弟来,那是相当严格。她常教导徒弟们,对待药材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容不得半点马虎。
不过,她也有温柔的一面,遇到徒弟们不懂的问题,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手把手地示范。
这时候,隔壁的大叔路过,听到刘秀儿的话,嘿嘿笑着说:“小九先生,您还不知道吧?听说京里来了个大美人,那长得,简直能把星星都给迷下来,大家伙儿都跑去看热闹啦……”
刘秀儿一听,心里直犯嘀咕:能把星星迷下来的大美人?真有这么夸张?
这么想着,刘秀儿忍不住笑出了声。
她笑起来的时候,露出一排洁白整齐的牙齿,两个浅浅的酒窝若隐若现,透着一股俏皮劲儿。
她把背上沉甸甸的药筐卸下来,把今天采的药草一股脑儿倒在箩筐里,仔仔细细地铺开,然后一层一层地码在架子上,让它们好好晒晒太阳。
弄完这些,刘秀儿直起腰,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眼睛望向眼前的药庐,这可是她花了不少心思才弄起来的,如今看着就觉得特别舒坦。
她脸上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就像冬天里雪山上开得正艳的雪莲花,又纯净又好看,让人瞧着心里暖乎乎的。
回想起几年前,刘秀儿靠着自己的聪明脑袋和一股子钻研劲儿,捣鼓出了像雪花一样白白净净的 “雪花盐”。
为了研制这 “雪花盐”,刘秀儿可没少费工夫。
她整日泡在简陋的工坊里,一次次尝试不同的方法,失败了也不气馁,反而越挫越勇。
她的手上布满了因实验留下的伤痕,可她全然不在乎。
这消息一传开,好家伙,跟炸了锅似的,大家都抢着要,根本供不应求。
就靠这 “雪花盐”,刘秀儿赚了个盆满钵满,大把大把的银子往兜里装。
也因为有了钱,边防军的日子一下子就好起来了,再也不用愁吃愁穿,军备也一年比一年更新得快。
军队买了好多壮实的战马,士气高涨,在战场上那是威风凛凛,打了好几场漂亮的大胜仗,以前想都不敢想。
刘秀儿的哥哥,那位在战场上勇猛无比的虎狼将军刘瞻荣,也因为立下赫赫战功,官职一路飙升,现在都已经是从二品的定国将军了,在军队里那威望是越来越高。
当初刘秀儿提出来的屯田养兵的主意,也顺顺利利地实现了。
刘秀儿打着养兵的旗号,到处找合适的地方,还真让她找到了好几处有水源的地儿。
圣旨还没下来呢,她就急不可耐地带着人去开荒引水,种上了庄稼。
等屯田养兵的圣旨一下,大片大片的小麦都已经开花结穗,就等着收割了。
她在屯田的过程中,常常亲自下田,跟士兵和百姓们一起劳作,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播种、如何灌溉,晒得黝黑的脸上却总是洋溢着充满希望的笑容。
第二年,又有上万顷的土地被开垦出来。
这时候,好多军眷也跟着过来了。
他们在离屯田不远的荒地上圈了块地,盖起了房子。日子一长,慢慢地就有了现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军眷区。
军眷们都拿起锄头、镰刀,在这片新土地上安了家,开始了新的生活。
而刘秀儿,只要有时间,就会去军眷区走走,帮着妇人们看看孩子,给老人们瞧瞧病,还会传授一些养生的小窍门,大家都把她当成了自家人。
到现在,西北地区已经开垦出五万多顷的田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