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林离吃完早饭就去停车场开车。她正在写的一份新闻稿,需要新鲜素材,只能下村掌握一手材料。
她刚上车,陆淮不知从哪个角落冲出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坐上副驾驶,岿然不动坐如山。
“干嘛呢,我去调研?”
陆淮一脸认真地说:“我也是调研。”
林离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小跟屁虫。
“我不是把你转交给谢哥了吗?”
“他去帮我租车了。而且领导让你照顾我的,你可不能不管我。”
闻言,林离嘴角扬起一个灿烂的笑容。
“好吧,我管你。”
车辆驶出门口,忽而开始疾驰。林离如入无人之境,狂踩油门,速度飙到120码,吓得陆淮急忙抓紧了侧上方的扶手。
手机上,谢哥的消息虽迟但到。
谢哥:忘了提醒你,别让林离开车,她简直一飙车狂魔。
陆淮:说晚了。
林离猛地一个急刹车,“不好意思啊,我控速比较差。”话刚说完,她又一脚油门冲了出去。
远处,山峦正随着天地的律动,绵延出波澜的轮廓。
他们从东塘镇最繁华的中心街出发,慢慢开向了一无所有。
一无所有的荒凉,没有人影,杂草是最常见的生物。
一无所有的变化,好几公里,景致都没起伏。
一无所有的方向,没有路标,找不着北。
陆淮想起出发前,所里刘工形容这次工作是“真空里雕花”,一时间觉得很赛博贴切。
“我很好奇,这些路都长得一摸一样的,你到底是怎么分清的?”
林离开着车,甚至没给他一点眼色:“山人自有妙招,不该问的别问。”
东塘村不远,林离开了十分钟就到达村委会。陆淮刚下车,就背起斜挎包,打算一家家入户走访。
没走几步,被林离拉住背带。
“傻不傻呀你,你一个陌生人随便就想进别人家里,换你,你肯吗?”
陆淮设身处地思考了一会,明白她说得很在理,便摇了摇头。
林离指了指后备箱,示意他把里边的东西拿出来,然后慢悠悠走进了村委会。
陆淮抬着沉甸甸一箱砂糖橘,心虚地进了门。
刚进门,几个穿着POLO衫的男人便迎了上来。其中一个穿墨绿色POLO衫的年轻男人问林离怎么这么久不回村里,林离笑着打哈哈。还有个穿红色POLO衫,看上去有一定年纪的大叔注意到了他,轻声说:“送货的是吧,货房门口就行。”
林离见状,走到他们面前,给罚站的陆淮抬了抬身份:“陆淮,省里边拍下来的人才,留学回来的高材生,先来村里打个招呼,呆会需要哥哥们派个人陪我们一起入户走访。”
末了,她还压低声量,若有其事道:“刘书记很看重帮扶项目,说要无条件配合工作,还需要你们多担待。”
官大一级压死人。村干部们只得乐呵呵地点头。
趁他们说话的空档,陆淮把砂糖橘放在会议室的大桌上。
这时,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从右边厕所走了出来,笑着和他打招呼:“陆准同志是吧,欢迎你欢迎你,我是东塘的村书记,潘勇。”
陆淮还来不及纠正自己的名字,连手带人被拖到主位上。
他远远看了一眼人群外围的林离,她正在憋笑,嘴角是抑制不住的高兴。
潘勇长篇大论地介绍了东塘村,情况和陆淮之前在浏览器上了解到的内容八九不离十,不外乎地理位置优越,但居住人口少、劳动力紧缺,也没有啥特色资源。
他们没停留多久,就由一位村干部带着去看现存的民居建筑。
每到一处,村干部先去探路,然后一位蹒跚的老人,才会循着乡音来路,不安且怀疑地给陌生人开门。
“我一个人去,好像还真不行”。陆淮说。
林离点点头:“没办法,民风淳朴,何况你长得就不像好人。”
“我文质彬彬,一表人才,哪里不像好人?”
林离抬起头,刺眼的日光下,勉强看清了陆淮的脸,以及他那无奈的眼神。
“你长得很像,来入赘骗婚的。”
—
东塘镇在H市,是客家古邑。陆淮老家在邻市,是著名的客家之乡。他自诩也算半个客家人,可瞧东塘这地方的客家建筑,与自己的记忆还真是大相径庭。
谈到客家民居,所有人都不免想到UFO那般圆鼓鼓的客家土楼,或者是气势恢宏的围龙屋。而东塘这地方的房子,格外秀气。外形古朴不说,设计还带了些近似江南的温婉气息,房顶飞檐走壁,山墙高低错落,蟹青色的麻石底座和黄青色砖墙,在崇山峻岭中显出温和清秀。
就像一个客居他乡,每天不得不剃须打扮的美男子。
陆淮边走边标记路和建筑位置、层高等基础信息,偶尔也拍点照片做细部信息。
林离则高高兴兴地和老乡们聊天,聊一些他听不懂的东西,比如特困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之类的。
中午,烈日当空,陆淮觉得今天收获满满。
“村里人还挺热情的。”
“没我带着,谁理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