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琈和宝钗年长,所以二人订亲的流程在黛玉和宝玉之前,薛姨妈也早早吩咐薛蟠将京里的宅子收拾出来。
这天,是贾琈去薛家提亲的日子,府里早早便灯火通明忙碌起来。
贾琈昨日激动了一夜,熬到清晨,邢夫人派人来时,他已经梳洗完毕。
邢夫人再次确定自己儿子会娶了媳妇忘了娘,二人随意吃了点东西,便一齐去同贾母请安。
林如海先前自荐做了贾琈同宝钗的媒人,今日事忙,所以昨天就歇在了贾府。
早起随贾母用了饭,又检查了一遍提亲的信物,确定好昨日挑选出来的大雁还是活蹦乱跳的,其余茶、酒、绸缎等吉祥物也齐备了,同贾政去回明贾母,方领着贾琈等贾家子弟往薛家来。
薛家在京的长辈只薛姨妈同宝琴之母两个长辈,薛蝌是堂弟,薛蟠又不靠谱,于是请了王子腾过礼。
贾琈等人来至薛家,王子腾代薛姨妈领着薛蟠和薛蝌在正堂接引众人,互相说了几句套话,收下了贽礼。
林如海作为媒人诵祝词曰:
天作之合,地配成双;
月老牵线,鸾凤呈祥。
今有贾府郎君,诗礼传家,才德兼备;
薛家淑女,温婉贤良,兰惠之质。
两家结秦晋之好,永享福寿康宁;
新人效琴瑟和鸣,共谱地久天长!
念毕,薛家将写有宝钗姓名、生辰八字等信息的红纸装入金漆木匣中交予林如海。
贾政也代贾赦将贾琈的庚帖交给王子腾。
如此方礼成,林如海作为媒人又将庚帖护送至贾府祠堂。
供奉三日后,请了钦天监退任官员推算二人八字。
卜得吉兆,林如海携卜辞去告知薛家,贾琈在贾政带领下至祠堂祭祖,焚香禀告婚事得吉,并书写婚约于红绸。
告祭宗庙后,贾府众人又带着金簪、玉镯、喜饼等信物去薛家下定小聘。
薛家也已请人合了八字,又收到林如海带来的卜辞,于是收下信物,回赠了文房四宝、宝钗亲手做的冠帽等物。
互相见完礼,双方才在林如海见证下签署婚书:
乾建坤顺,阴阳合德;两姓联姻,一堂缔约。
今有丹阳郡贾家公子琈,凭媒问名于丹阳郡薛家之闺秀宝钗。
卜筮协从,龟蓍允吉。谨循古礼,虔告宗庙。
蒙天地垂鉴,先祖福荫,占得凤凰于飞。
兹特遣使,敬致微仪,奉书纳吉,永结朱陈。
愿琴瑟在御,百年静好;瓜瓞绵延,世代昌隆。
至此,婚约初成。
双方定下纳征日期,各自回府,贾琈到这一步还没见到宝钗。
但他现在没时间纠结这事,因为先前绞尽脑汁研究东西同永昌公主换的玉还没送来,正想着要不要派人去催,华芝便登门拜访。
因是公主府的人,贾母亲自接见了,听说她要见贾琈,有些不乐意,议亲这种时刻,孤男寡女怎好见面,且先前京里就有公主至今未婚是因为贾琈的流言。
待华芝说明来意,知晓是贾琈拜托公主寻的东西到了,怕是什么重要的物品,贾母不好阻拦,便命鸳鸯亲送她去大房。
贾琈已经等得望眼欲穿,见鸳鸯领她来了,忙问:“东西完工了?”
华芝看了鸳鸯一眼,模糊着回道:“前天完工,昨日通过检验了。”
鸳鸯只当没看见,谨遵贾母吩咐,行礼后就垂眸立在旁边。
贾琈知道贾母是在提醒自己要避嫌,鸳鸯不是会乱传的人,且明日就要下聘,也不怕泄密,回道:“不妨事,东西运来了?”
华芝见他不像先前那样耳提面命要保密,便让人用拖车将东西运进来。
那物品高约一米,上面覆着红绸,贾琈上前两步揭开红绸,露出里面玉石雕的山峦,山间还刻出青云升腾之景,上面似乎还有一句诗。
鸳鸯只会些账本上的字,又离得稍远些,没看清诗句,但她从小跟着贾母,见识非一般人可比,一眼便认出这是一整块和田青玉雕刻而成。
且雕刻工艺非同一般,技艺高超、细节精微,应是皇家工匠所刻,不提玉,单论工艺,价值怕是都比府里备下的聘礼要高,不眠感慨琈三爷这般看重这门婚事。
贾琈并没注意到鸳鸯的惊叹,他揭开红绸后就一直在认真检查有没有瑕疵。
华芝见他查看得这么仔细,无语道:“公主找了几年方找到这般上乘的玉料,又吩咐工匠细细雕刻了几年,工艺绝对差不了,不可能有差错。”
“先前公主让雕刻的是青山,后来要换我的东西才让人改成青云直上图景,中途改的当然要仔细检查。”贾琈抽空回道。
“不让人查过哪敢给你送来。”华芝翻了个白眼,端茶喝着等他。
贾琈不语,仍旧仔细检查,没发现有问题,松了口气笑道:“替我多谢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