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当夜的天象。”周砚川调出天文软件模拟数据,“但星图显示的不是周地,而是三星堆所在地的观测视角。”
---
**暴雨夜,第九库房。**
沈青梧独自站在青铜树下,胎发镯与陨铁球产生磁吸反应。她闭目抚摸树干裂缝,姜子牙的幻影再度浮现:“武王伐纣后,从鹿台带回的不是珍宝,而是三星堆祭司的预言——‘周祚八百,毁于锁魄之钥’。”
树洞内突然传出齿轮转动声,程拙珍藏的咳血纸巾被吸入暗格。西周金文在青铜表面游走:“成王元年,三监之乱,周公焚三星堆典籍七千卷,以周礼覆之。”
陆微云的脚步声从走廊尽头逼近。沈青梧迅速拔出钥匙,却带出一卷裹着玉衣的竹简。简文墨迹犹新:“昭王南征,非为荆楚,实赴巴蜀寻青铜神树。船沉汉水时,神树分藏九鼎,鼎腹人牲皆三星堆遗民。”
修复室警报骤响,周砚川发来紧急讯息:雒水河滩出土的青铜甗经碳十四检测,年代竟为公元前1045年±30年——与牧野之战时间完全重合。而甑部残留的碳化谷物中,检测出只有转基因作物才含有的抗虫蛋白。
---
次日,岐山博物馆。
沈青梧站在玻璃展柜前,凝视那柄引发一切事端的西周青铜剑。她忽然发现,剑格处的云雷纹在特定角度下,会与玉璋的巴蜀图语拼合成一幅地图——标注着西周王陵区一处未被发掘的陪葬坑。
当夜,三人潜入王陵保护区。金属探测仪在指定位置发出蜂鸣,掘开表土后却非陪葬坑,而是一口以青铜齿轮封存的战国陶瓮。瓮内装满刻字龟甲,记载着惊世秘辛:
“武王克商,得青铜神树于鹿台,树中有声曰:‘周盗蜀鼎,必遭其噬’。太公望令铸九鼎以镇之,鼎腹藏三星堆人牲,饲以蜀黍。”
林羽用古音吟诵龟甲刻辞时,陶瓮突然自爆。飞溅的碎片中,一片龟甲嵌入他掌心,刻着与修复室青铜鼎相同的混合铭文——西周大篆写着“昭王溺毙”,现代化学式则标注着“汉江水汞含量超标的分子结构”。
暴雨倾盆而下,沈青梧的手机屏幕亮起陌生号码的短信:
“学姐,转基因黍米的味道,比三千年前的蜀黍如何?”
#
1. **玉璋形制**:参照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玉璋,结合《周礼·考工记》中“璋邸射素功”的礼制记载,设计双文化融合纹饰。
2. **血祭漆工艺**:灵感来自殷墟出土青铜器表面的黑色胶状物,经检测含有人血蛋白,学界推测为祭祀仪式遗留。
3. **三监之乱**: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公旦平定管叔、蔡叔叛乱后“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文中关联三星堆典籍焚毁事件。
4. **昭王南征**:《竹书纪年》载“昭王十六年,伐楚荆,涉汉,遇大兕”,后世学者推测其真实目的与控制铜矿资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