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然和苏静走访的第一站,是京郊一家拥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三甲医院。这家医院的心血管科曾多次发表关于中医干预冠心病、房颤等疾病的研究论文,在中西医结合领域颇具影响力。
接待他们的,是心血管科主任周院华,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面容敦厚,戴着无框眼镜,整个人透着一股既精明又带着几分文化自信的气质。
“我们早听说你们HIT-D系统的事了,论坛上的报告我也看了,思路很新鲜。”周主任客气地笑了笑,“不过要说合作嘛,还得先摸摸底。”
顾然并不意外,中西医结合的医院虽然对体质量化更开放,但真正落地时,谨慎是必然的。
“理解,我们这次来,就是想听听您和团队的真实想法,”顾然态度诚恳,“也希望看看我们能在哪些方面,为医生的决策真正提供帮助。”
苏静适时补充:“其实,我们更希望听到医生们最关心的问题,哪怕是批评,我们都欢迎。”
周主任微微一笑:“年轻人态度不错。行吧,我带你们见几个老同事,正好,今天有个疑难病例讨论,你们一起旁听吧。”
会议室里,几位资深中医与西医专家围坐在一起,正在讨论一位特殊患者的长期用药问题。
患者是一名64岁的男性,冠心病合并慢性房颤,长期服用抗凝药,但近期出现凝血指标反复波动,剂量难以稳定。
“已经排除了肝肾功能异常,基因检测也没发现常见的代谢突变,按理说药代动力学应该是稳定的。”一位西医专家皱眉道。
“可患者自述,换季时特别容易胸闷,甚至有时感觉药‘过猛’,头晕出血点增多。”另一位中医专家补充,“这和他体质变化可能有关。”
“体质影响药效?”西医专家习惯性皱眉,“这怎么证明?”
周主任微微一笑:“巧了,这两位正是做体质量化研究的,咱们不妨听听他们怎么说。”
全场目光瞬间集中到顾然和苏静身上。
顾然面不改色,打开平板电脑,调出HIT-D的系统界面:“如果可以的话,能否让我看看患者的基础数据?我们或许能用体质量化系统做个初步分析。”
周主任点头,示意秘书调出患者电子病历。
顾然快速录入患者的基本信息、近期用药记录、HRV数据、睡眠记录等,并结合医生描述的体质特征,系统很快生成了一份动态体质分析报告。
当前体质:气虚夹湿型
体质稳定度:63%(偏低)
药效波动率:高
关联因素:近期季节变化、睡眠质量下降、饮食不规律
“根据系统分析,患者最近体质波动较大,尤其是脾胃功能偏弱,可能影响药物吸收。”顾然解释,“结合HRV数据,他的自律神经系统近期也比较紊乱,这种情况下,抗凝药的吸收和代谢确实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