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在宣传中医,也不是推翻西医,”顾然在学术会议上这样总结,“我们只是用数据和实践证明,每个人的身体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不是单靠基因和疾病分类就能完全解释的。”
“医学需要的,不是非黑即白的二选一,而是更多连接点,更多互相理解的可能性。”
台下的掌声,比他想象中热烈。
周末,苏静带着顾然去了一家她常去的老北京四合院茶馆。
两人坐在临窗的位置,窗外老槐树的枝桠横在窗前,影影绰绰。
“忙了这么久,今天可以不聊项目了吧?”苏静笑着说。
“好,今天听你的。”顾然笑了笑,端起她点的茉莉普洱,细细啜了一口,“这次泡得比上次好。”
“看来你也在进步。”苏静故意逗他。
顾然放下杯子,侧头看她:“你发现没有,我的体质档案里,那条‘阳气略不足’的记录,好久没更新了。”
苏静微微一愣:“最近状态不错?”
顾然点头,意味深长:“身边的环境好了,体质自然也跟着变好了。”
苏静轻笑,低头喝茶,没有接话,但耳尖悄悄红了。
喝完茶,两人沿着胡同慢慢往外走,阳光透过树影洒在青砖路面上,脚步声轻缓而悠长。
“你还记得我们最早讨论HIT-D的时候吗?”顾然忽然问。
“记得,”苏静抬头看着他,“那时候你说,你只是想做个药物监测系统。”
“现在呢?”
“现在,”苏静笑了笑,“你们不仅做了一个系统,还把我这种事业单位的中医爱好者,也拉进了你的数据世界里。”
顾然顿住脚步,看着她,声音放得很轻:“我觉得,你才是让我这个系统真正活起来的人。”
苏静抬眸对上他的目光,阳光下,她的眼里像是映着整条胡同的光。
“以后,我们一起走吧。”顾然轻声说。
苏静没有回答,只是轻轻点头。
那一刻,没有浪漫的告白,没有刻意的铺垫,但他们都清楚,这条路,已经不是一个人的旅程。